第六章(1 / 1)

成长的岁月里,你一定有过这样心动的时刻,一缕阳光、一抹微笑、一声祝福、一句提醒,总是让我们暖在心头。一次语重心长地告诫,一次跌倒时的搀扶,一次失意时的鼓励,甚至,一次不留情面的批评,或许,当初你并不以为然,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其特殊的意义。可是,当你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遭受到挫折或者失败以后,事后回想起来,才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直击你的心灵,在温暖着你记忆的同时,也给你以强烈的震撼。

他清楚的记得,就在他当年离家准备去公社的前一天,外公风尘仆仆的一大早特地赶来,送给他一只英雄牌钢笔。一起吃过早饭之后,外公带他特意去了山下的文庙。

文庙就是孔庙、夫子庙,是历代为祭祀孔子的场所,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城是文史之乡,自古以来就有尊礼崇文的文化传统。义士程樱、史圣司马,近代作家杜鹏程等等,都是汉城人。可谓人才济济、圣贤辈出,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虽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时期,但文庙保存完好。院内古柏参天,这里建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所发散出来的浓郁文化气息,令人强烈地感受着历史文化在此沉淀的氤氲。在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里,外公指着大殿内高悬着的:“赞元锡嘏”和“福绥燕喜”两块烫金的匾额问道:“勇仓,你知道这两块匾额的来历吗?”他说:“不知道”。外公随即找了一处僻静的地方,坐下后对他说:“今天我就给你说说这两块匾额的故事.”

外公接着说道:“这两块匾额,分别是清代乾隆和嘉庆两位皇帝赐给我们这里一个人的。这个人就是我们庙后村的清代第一状元王杰。"他好奇地问道:“这个王杰是干什么的?两位皇帝为什么都要赐匾给他呢?”外公接着说道:“司马迁的故事无人不晓,可王杰的事迹却鲜有人知."外公又问道:“和珅你知道吗?”他答道:“是不是历史上哪个最大的贪官吗?”外公说:“对,就是他。那你知道是谁把和珅送上断头台的吗?”他答道:“不知道:”外公说道:“他就是我现在给你要说的王杰。”

外公接着讲道,王杰出身贫寒,自幼丧父,但聪颖好学,深受司马先贤精神感召,不仅满腹经纶,文采拔萃,而且继承秦人秉性,生性耿直,品德超群,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为乾隆皇帝钦定状元。初到京城时,在上书房任总师傅,教皇子读书。王杰对皇子要求非常严格,如有差错,便严加管教,甚至罚跪罚站,丝毫不留情面,不会因为他是皇子而网开一面。有一次,乾隆皇帝遇见皇子被罚跪,很不高兴,就让皇子站起来,对王杰说:“教者天子,不教者天子,君君臣臣乎!”王杰听后答道:“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乾隆皇帝听后非常震惊,随即又让皇子跪下,并对王杰说:“我把皇子托付给你,就是把大清江山交到你手里,你若能把皇子铸成大器,是大清之福,也是万民之幸."

自此以后,王杰备受乾隆赏识,在朝40多年,历经乾隆嘉庆两个皇帝,历任五部侍郎,官至宰相。王杰身居要职,权倾朝野,又深得皇帝宠爱,但他非常谨慎,清正廉明,他住的宰相府,不仅面积小,陈设极其简单,平时饮食朴素,粗茶淡饭,经常给家里人说:“吾先人严谨节约,予伊等以不饥,足矣!”平时出门,不坐官轿,不带随从,骑一头毛驴,与老百姓一样。王杰多次主持考试,担任主考,这是许多大臣梦寐以求的差事,更是借机敛财的大好机会。可王杰秉公执法,不收贿赂,他说:“今若受馈,何为官?”特别需要人们敬仰的是,他不仅不给学生一点面子,也不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点方便。他有一个儿子,常常为他代笔,字写得很好,乾隆皇帝非常赏识,在问他儿子时,他却对乾隆皇帝说:“犬子不才。”他的儿子眼看靠父亲出名无望,就回家乡参加考试,他又通知当地主考不要录取,并且说道:“知子莫若父。儿子过于豪爽,而且贪婪杯中之物,进入官场恐怕后患无穷。”他一共三个儿子,没有一个是通过他的关系进入仕途。

王杰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与贪官和珅的斗争。王杰进入朝廷为官,正是和珅大红大紫时。和珅刚开始当官的时候,精明强干,为政比较清廉,乾隆皇帝对他是宠爱有加,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和珅的儿子,所以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和皇帝还是儿女亲家,私欲日益膨/胀,结党营私,强取豪夺,奸诈贪婪,朝中官员大多惧怕其势力,阿谀奉承,巴结献媚,有的敢怒不敢言。可王杰就是不买他的账,不但不畏权势,而且嫉恶如仇,多次当着皇帝和大臣的面,痛斥和珅。和珅多次陷害王杰都没有得逞,便又采取拉拢的手段。一次,和珅看见王杰在搓手取暖,就对王杰说:“宰相,你的手真是一双福手啊。”王杰则答道:“不会捞钱,有什么福?”和珅以贪婪名冠古今,臭名昭著,在乾隆驾崩以后,嘉庆皇帝早已对和珅贪赃枉法深恶痛绝,立即将和珅押入大牢,但朝中官员迫于其势力,竟然无一人敢担任主审,紧要关头,王杰挺身而出,秉公执法,罗列其累累罪行,判处和珅死刑,为民除害,并下令抄家,没收其全部家产。在和珅当政贿赂公行、权臣徇情营私的年代,王杰虽然居庙堂之高,以直立身,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低调处世,可谓道德完人;更值得称赞的是,他敢于挺身而出,以一身凛然正气,把同僚大贪官和珅搬倒,笑到最后,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

他虽然多次到过文庙,但是从来不知道里面还有这么多的感人故事。他佩服外公,几百年的事情,讲的头头是道,然而更使他感动的还是王杰,不畏权贵,两袖清风,品行高端,尽管几百年过去了,流传千古,世代敬仰。

随后,外公又带他参观了文庙东西两侧的木制牌楼。上面分别刻着“道冠古今”和“德配天地”四个大字。外公接着讲道,这两句话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所谓道冠古今,这个道指的是从古至今形成的事物的自然法规,就是天规,只要你做人做事明理通道,符合天规,不要违背事物本质的内在规律,就会预测并掌控未来,从而掌握事物的主动。所谓德配天地,这个德就是地律,是人间法则,社会规则。不论你做人做事,只有具备了人世间应有的品质和品德,从大的方面来说,就会天地共载之,万事万物就会为你所用,小的方面来说,你也就会管事载物,承担一些重担,担任一些要职,管理一些田地。实际上就是教育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上要符合天理,下要顺应民意,上要替天行道,下要取之有道。

外公最后重点讲道,特别是这个“德”字,他是由双人旁,和“十”“目”“一”“心”组成。这个双人旁,即小步走的意思,就是人的品德是一点一滴形成并积累起来的,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向上攀登,才能达到一定高度。这个“一”是万物始祖,是一切东西的始祖和本源,从这个“一”中可以派生出阴阳、天地,实际上就是把天和地分开了。上面是天,下面是地。这个“十”就是十方世界,四面八方。所以,古人造这个“德”字非常讲究,上面是十目,漫天星眼,“一”的下面是“心”,就是人心。过去有一句老话:“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灵”,就是说老天的眼睛到处都是,漫天的眼睛看着地上。所以,做人做事,不论做什么事情,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管有没有人看着你,你的行为都得符合天理,才是真正的“德”。所以,老子说过:“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万物非道不能生,非德不能长,天地万物所以生存发展,皆是源于道德的养育”。

在他眼里,外公就是一个旧社会清瘦冷峻的落魄秀才,是一个迂腐的私塾先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对派。他曾经想过,自己怎么会拿这样的人叫外公呢?自从那一次红卫兵在外公家斗地主之后,不知道为什么,他就很少去外公家了。在为数不多的和外公相处的机会里,他总是极力回避着和外公单独在一起,每一次看到外公欲言又止的神态,就特别厌烦。但在现在这个时候,他不由得对外公刮目相看,肃然起敬。想不到外公那瘦弱的躯体里,竟然深藏着这么多的学问。而这些东西,是从学校根本学不到的。他好奇的向外公问道:“这些深奥的东西你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外公笑着说道:“其实,世上最深奥的东西,应该就是如何做人的学问吧。而这些看似深奥的东西,其实正是最朴素最简单的道理。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植入土地、融入血液、嵌入灵魂的东西。历史无言,但有人心,百姓虽微,但有敬畏,告诉你这些流传千古岁月深处的道理。就是外公为什么今天把你带来的原因。外公就是想让你做一个遵道贵德的人,因为一个人德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久,决定了他轮回的方向和层次,所以,外公要告诉你,要得就得有德,要得,就得舍,就得付出。德决定了人的一切,德行的多寡深浅,决定了一个人的福分和命运。外公希望你在以后的人生中,先学会做人的道理,努力做事,踏实做人,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回到家,母亲破例做了几个菜,父亲并打来一瓶散酒。母亲一边不停地给他夹菜,一边不厌其烦地叮咛他,怎么样照顾好自己。父亲一瘸一瘸地走到他跟前,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在外面好好干,家里就不要操心了。如果哪一天闯不前去了,就回来。我也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做事要对得住良心。”他望着外公那殷切的目光,看着母亲额头那道伤疤,还有父亲那一瘸一瘸的腿,他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眼泪,这是他长大以后第一次流泪,也是第一次喝酒,他起身逐一把酒斟满,然后说道:“请外公、父亲和母亲放心,我一定要努力工作,认真学习,绝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希望。”

最新小说: 大唐第一神童 娘亲害我守祭坛 战场直播,粉丝问我kd多少? 大唐开局震惊长孙皇后 刘宋汉阙 明末昏君?我乃中兴之主!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重生七零,悍妻是神医 战神:我有七个绝代姐姐 特种兵:从战狼开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