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函授面授时间了,陈天民给左处长去电话,说了到校时间,左处长毫无感*彩声音说好的,手机收了线。
陈天民到党校去报到处,工作人员因为左处长关系认识陈天民,告诉陈天民左处长报到时给他一并报了到,仍住一个房间。
陈天民去房间,左处长在看书,邓小平理论,一本书翻得黄黄的,一个笔记本厚厚的,书不知翻了多少遍,也不知记了多少笔记。
“哥!”陈天民十分高兴。
左处长放下手中的笔,转身看着陈天民,来啦?见陈在民带着很大个包,问带这样多东西?
陈在民把包放在书桌上,拉开拉链,从里面拿出黑桃、山楂、黑芝麻、熏鸡、竹笋什么的,还有酒,说给嫂子捎点山里的东西。
“我不喝酒你是知道的,你嫂子也不喜欢这些,放在宿舍吃吧!”
左处长的话听似平和却不容置疑,陈天民身体僵住了。左处长回转身,继续看他书,记他笔记。
陈天民不敢再提给嫂子捎东西的事,他把东西收放好,决定左处长哪天高兴时再说这事。
给上次函授面授学习一样,上午上课,下午上课,晚上学习小组学习讨论,时间安排得紧紧的。
左处长是研究生班党支部书记、班长,课余时间要去处理班务事情,等到回房间按学校作息时间该睡觉了。左处长看看手表,不再给陈天收说话,躺下床熄灯休息。这样一来,陈天民虽然给左处长住一间屋子,一样与左处长没有多少交流的机会。左处长脸上原本千篇一律的表情,自然不容易看到有什么高不高兴。
星期三,左处长晚上回来得早,陈天民自然而然和左处长拉起了家常,开始说些闲事,房价、物价、孩子读书是当今社会热点问题。
两人说到房子时,左处长说:“我有房子了,这事不再列入考虑范围。”
“像我们现在的工资收入,根本买不起房子。”
“你享受房改政策了吗?”
“享受了。”
“房子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是呀,几千万把块钱买百来平米房子,房价高低与公务员有多大关系?陈天民只得说嗯。
“儿子要读大学了吧?”
“明年。”左处长回答,接着问,“你的呢?”
“我的还在上学前班呢。”陈天民回答,接着问,“儿子留学?”
“我和爱人的工资哪能供儿子留学!”
“可以贷款呀。”
“贷款就算了,不能把家庭经济搞得太紧张,国外的大学也好不到哪儿去。”
“到也是,”陈天民补充说,“听他们讲,到国外读大学主要学习国外思维方式,这方面对青年的发展很有必要,我觉得,有条件还是应该把儿子送出去。”
左处长看看手表,说作息时间到了,两人熄灯躺下床休息。
两人睡下后,左处长一会儿就没有动静,看样子是睡着了。
陈天民睡不着,他奋斗至今,官场唯一看顾他的只有左处长,而左处长的关系能不能进一层,取决他今后仕途是否顺利。他告诫自己,不与左处长建立起知心知肝的关系,函授毕业两人很可能成为各不相干的流水各奔东西。
左处长不准陈天民往家里送东西,陈天民分析左处长明白送东西只是试探,送钱才是目的,现在左处长把东西拒之门外,是为了杜绝今后送钱的事发生。
左处长需要什么呢?陈天民问自己,他认为男人离不开女人,左处长应该需要女人,英雄难过美人关,其实英雄不是过美人关,是需要女人,左处长只是一般人,不应该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转世。
左处长需要女人,怎么送给他女人呢?直接送,不可以;把他带到夜总会或按摩厅之类的地方,不可以;像摆平吴正义那样找小姐把他拉下水,吴正义当即否定了,用这种方法摆平恩师是不道德行为。
就在陈天民觉得没有办法了时,想起省城郊区的农家乐。
这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省城郊区的农家乐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出成片发展的态势,有的农家乐装修和服务上了档次,且与高档夜总会和城内院校有联系,要什么人有什么人,软件硬件都是上了档次和品味的。
陈天民下午上完课溜出学校,招辆的士,坐进副驾座:“师傅,听说郊区有高档农家乐,是不是这回事?”
“是啊!”的士司机见问目视前方十分高兴的表情,“有农家风味的,价格便宜,先生可能不愿意去;有档次稍高一点的,价格说得过去但人比较杂,不知先生愿不愿意?高档次的,一次最多接待三拨客人,价格有点吓人!”
“有接待一拨客人的吗?”
“有!”的士司机转脸陈天民,“要预约,交押金,根椐住的时间和服务项目收费,先生,比夜总会消费还高呢!”
“带我去看看。”
“好的。”的士司机应声向城外疾驰而去。
的士驶出城,郊区这些年给城里一样繁荣,车流如织工地如云,绿荫、耕地悄然退去,楼宇巍然屹立。
的士下了环城高速,在笔直的柏油路上行驶会儿拐进一条水泥道,再拐进一条林荫小道钻进一片柑橘林,停在一个约有几十亩面积的池塘边。
池塘水光潋滟,垂柳绕堤岸一周,柳枝垂落水面随风飘逸,野鸭、白鹭、鸳鸯在水面嬉戏。翠竹、垂柳、柑橘丛林中显现出一幢红墙琉璃瓦房屋,建筑式样和色调仿的是北京新华门内的四合院,人临其境仿佛龙虎隐于山野。
的士司机领着陈天民走进红墙内,一个欧饰男仆装束小男生接待两人。
“先生要看看这儿的环境。”
欧饰男仆应声,的士司机退出院门,欧饰男仆这才彬彬有礼说:“先生,请。”
陈天民跟着欧饰男仆进客厅,见到个欧饰装束的贵妇人,两人互相致意。陈天民留意客厅,欧式装饰,好奇问夫人熟悉欧洲?
“我在欧洲生活三十余年,前年回乡,闲来无事,有人劝我开家高级会所,也好结识些君子贤人,我嫌太劳累。不妨对先生说,我这人不愿嘈杂,也不愿太寂静,既不想融入人群,也不想自绝于社会,于是在这里建幢中西合璧的庭院,结识些懂生活、上品味的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