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刺激?这从何说起呢?”刘易听阳安公主如此说,心里不禁汗了一下。
刺激?这或许有一点,可是,自己要纳吕婵却也不是全是这样的原因,主要还是自己与吕婵的确互相产生了爱羡之情。
尤其是吕婵,刘易能感受得到,这小妮子,现在应该是整个芳心都系在自己的身上了。
美人喜欢自己,刘易从来都没有向外推的习惯,所以,就算是其中有着与严氏一层的关系,刘易也打破了世俗的枷锁,决定纳了吕婵。
所以,谈刺激这又从何谈起呢?阳安公主因为倭国人的那些混乱的关系,而想将自己与倭国人相提并论么?嗯,估计是阳安公主觉得自己不应该将严氏的女儿吕婵也纳了吧。
“啊什么?难道不是?哼,你们男人,就没有一个是好东西。”阳安公主用力的坐了几下,却又呜呜的呻吟了起来。
刘易伸手抚了阳安公主那细滑的纤腰一把,让她不至于软倒下来,对她道:“我的好姐姐,我刘易就真的像你所想的那么不堪么?你、你不会是对我要纳吕婵的事而恼了我吧?”
“喔……你、你别动,要弄痛人家了。”阳安公主却稍稍抬起了她的丰臀,没敢再坐实了。她白了刘易一眼道:“傻瓜,我若当真的恼了你,现在还会跟你这样么?”
阳安公主点了一下刘易的额头,媚眼瞟了刘易一眼道:“人家是说,我们得要给你加一道锁才行,像这样的事,可一不可再,你这一次,纳了吕婵那丫头,人家没意见,可是,以后,可不能再出现这样的事了,你可以答应人家么?”
呵呵,刘易把严氏与吕婵一起纳了的事,众女的确是没有什么的意见的,人家严氏与吕婵都没意见了,她们还有什么的异议?但是,这样的事,却也给她们敲响了警钟。
嗯,别的女人,对于这样的危机感或者还不会太过强烈。可是,对于阳安公主来说,她就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因为,她的女儿伏寿,现在已经成年了,长得婷婷玉立,娇俏可人,小小年纪,其美色已经不弱于她,日后,怕要比她还更亮丽几分。
本来,阳安公主倒没有想过会有这样的危机的,可是,现在有了严氏与吕婵的前车之鉴,她就不得不要先提防一下,先断了刘易的那种念头。
没有办法啊,以刘易这个坏家伙的风流性子,色坯一个。难保他不会动什么的歪心思,严氏可以接受与吕婵一起共事刘易,但换了是她,她一时还真的不敢相像。
所以,她得要提早预防于未然,让刘易早早断了那样的色心。
当然,让阳安公主产生危机感的,并不单单是严氏与吕婵这样的例子在前的原因。而是她的女儿伏寿的原因。
刘易不在家的这段时间,她发现,伏寿的那个小妮子几乎每天都要跟她念叨一翻刘易的事,几乎每天都要向她打听刘易何时返家的事情。看得出,伏寿那小妮子对刘易是相当的依恋的。
嗯,这里,也不得不说一下,家里的人,并非是只有刘易的那些女人才会对刘易望眼欲穿,希望刘易可以快些归家。实际,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者,是刘易的身上的确是有着一种特别亲和的魅力的关系吧。
刘易的那些儿女,以及那些继子继女什么的,他们全都对刘易非常的依恋。别看刘易回来,似乎大多时间都是与家里的女人在一起,其实,花在那些对刘易依恋的儿女身上的时间也不少。
好比,在家里的时候,陪着孩子们一起玩游戏什么的。刘易总会想出许多一些能给孩子们带来许多乐趣的玩法,让孩子们总喜欢缠着爹爹刘易。反正,孩子们的娘亲与爹爹刘易在一起的时候,孩子们绝对是听刘易的话而不会听娘亲的话,往往,因为孩子们的事,要把众女给气得无语。
她们在家里,一手一脚养育着孩子们,每天都与孩子们在一起,照顾着他们的一切。刘易倒好,一回来,平时根本就没有为孩子们做过一些什么,但是,却是人人都喜欢这个爹爹,听刘易的话。
伏寿那妮子,自从阳安公主正式决定从了刘易之后,便将她从伏家带到了身边,与刘易在一起。平时,刘易对她亦非常的关怀,使得伏寿对刘易,亲得要比她这个做娘亲的还亲。
以前,阳安公主看到伏寿那丫头与刘易能够相处融洽,能够一起开心的共存,阳安公主的心里是相当的高兴的。因为这样,她才能感受得到一家人真正开开心心一起生活的美满气氛。
但是,现在有了严氏、吕婵与刘易的事儿,又看到自己的女儿已经长大了,她觉得,如此下去,将来恐怕也避免不了伏寿与刘易一起日久生情,冲破一些界限的问题。
所以,阳安公主觉得,现在就得要先跟刘易说清楚,让刘易不能打伏寿的主意。
不过,阳安公主也不好直接明说,她不可能直接要求刘易不要打她女儿主意的。因为,这一切,全都是她自己的担心,都是她自己的臆想。如果她直接要求刘易不能打伏寿的主意,难免会让人误会,觉得她阳安公主太过无理取闹了。明明还没有的事,让别人如何回应她?
因此,阳安公主非常聪明的,让刘易答应,将来不要再出现吕氏与吕婵这样的事。
只要刘易答应了,那么,刘易将来就不能再招惹伏寿了。
刘易一时,却也没有阳安公主那么的歪心思,也没有想到阳安公主现在是为了提防刘易将来有可能与伏寿之间有什么事儿的预防。
现在,刘易也正是被阳安公主所迷惑之时,所以,不假思索的就道:“好好,我答应你还不行?噢,别说了,你躺下来。”
刘易翻身而起,将阳安公主压到了身下去。
刘易不知道,因为这次轻易的答应了阳安公主,日后与伏寿的事,差点弄出了一些事故。嗯,阳安公主一怒之下,跑去出了家,做了女道士,不过,最终还是刘易将她劝了回来。
这只是刘易与众女各自交流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刘易在事情过后,便已经忘怀了。
刘易在这个刘家别院过了两天。
因为刘易并不打算在洞庭湖新洲多待,这里的一切,都已经上了轨道,许多的工作事务,并不用刘易一一去过问操心了,需要刘易注意的,只是过问一下各项工作的进程,询问一下新洲城的种种工作发展的结果。当中的一些详细的事宜,刘易也不会再详细的过问了。
所以,刘易就仅花了一天的时间,便将洞庭湖新洲的情况简略的了解了一下。
第四天一早,刘易便带着众女一起返回洛阳。
也幸好刘易走得早,因为,若走迟一点的话,恐怕还真的会有点麻烦。虽然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麻烦,但是却也不是太好处理的麻烦事。
这个,就是蔡氏的事儿。
刘易从曲阿返回来,走得很急,但是,消息也早就传回到荆州牧刘表的耳中。
看得出,刘表的确非常在乎蔡氏,他一听到刘易返回洞庭湖新洲的消息,居然立马就从襄阳城赶到了洞庭湖新洲。想来接蔡氏回家去。
假如刘易还在洞庭湖新洲,刘表要来带走人家的妻子回去,明面上,刘易还真的不知道要如何拒绝,一时之间,刘易都也不知道要找什么的借口打发刘表走。到时候,甚至刘易都没有什么的借口阻止刘表与蔡氏见面。
而蔡氏,她现在虽然决心跟刘易了,可是,面对寻上门来的丈夫,她却也不好避而不见吧?并且,暂时来说,她也不好说明她与刘易的关系,不好就与刘表撕破脸皮,说不想与刘表再做夫妻,要跟刘易做夫妻的事。
不管怎么说,蔡氏也是一个妇道人家,哪怕她的本性,的确有点放荡风流,可是,这些有违妇道的话,她还是说不出口来的。这个,并不是在做交易,不是在做生意,不是她说要与刘表终止关系就可以终止关系的。
而刘易,那就更加的不好说了。
因为之前,众女才一起谈了要刘易注重他的名声形象的问题,如果刘易当着刘表的面,说他的妻子自己纳了,让他不要想着再将蔡氏接回去的话,这个,明显也是不合适的。
刘易不是怕与刘表撕破脸皮,而是这样一来,刘易的形象恐怕就完全被毁了。
嗯,公然夺他人之妻,这个放在哪里怕都说不过去。从此,刘易怕也成为世人所厌恶之人,对刘易的声誉极其不利。
不是说刘易自己在乎不在乎自己的声誉问题,也不是说刘易做婊子又要立牌坊。就算刘易想对刘表说清楚明白,众女也不会让刘易做出这些自毁长城,自毁声誉的事。
暗里,刘易与什么女人做了怎么样的坏事,众女都已经可以接纳,可是,明面上,她们真的不想自己的丈夫被世人唾骂。
所以,刘易与蔡氏的事,并不单单是刘易与蔡氏两人的事了,这里,关系到刘易身边众多女人的问题。
如此,众女也都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刘易暂时避免与刘表见面,尽可能的不要让刘表有机会当面跟刘易说起蔡氏的事。
当然,也并不是说不给刘表一个解释。
对于蔡氏跟着刘易的事,还是要给刘表一个解释的。
之前,刘易带着蔡氏等女去曲阿,刘表就拦江截人,想将蔡氏带回去。那时候,蔡氏自己出面,斥走了刘表,说要去江东散散心。
好了,现在散心完了,总得要回家了吧?所以,不管如何,都要给刘表一个解释,起码,在表面上要如此。
事实,在刘易从曲阿出发,远洋出海的这段时间,刘表曾多次派人到了曲阿,想请蔡氏归家,但是蔡氏都以种种借口推脱。
如果可以的话,刘表恐怕都想亲自到曲阿走一趟了。
不过,刘表虽然怀疑自己的夫人蔡氏与刘易可能有点问题,但他却也不是太过肯定,尤其是蔡氏在曲阿的这一段时间。
刘易传出娶纳了乔公家的二乔的事,跟着,又不在曲阿了,所以,使得刘表对于那种怀疑也淡了许多。因为刘表对于蔡氏的性子非常的清楚,他知道,假若蔡氏当真的与刘易有什么的关系的话,他相信蔡氏应该不可能容忍得了刘易在她的眼皮底下娶纳别的女人的事。如果蔡氏可以接受得了刘易那样,那么他也不用刻意的避开蔡氏去找别的女人了。
还有,刘易离开曲阿出海几乎有小半年,刘表觉得,如果蔡氏与刘易有什么问题的话,相信她也难以忍受得了这么久。
所以,刘表觉得,蔡氏可能还在生他的气。
如此,刘表赶到了洞庭湖新洲,想请蔡氏跟他归家。
可惜,他赶到了洞庭湖新洲的这天已经是正午了,刘易早已经与众女一起乘船离去,返回洛阳。
倒是蔡氏留有书信给他,嗯,还有皇太后何婉的信。
首先是皇太后何婉的信,主要是向刘表解释一下,她与蔡氏一见如故,她在洞庭湖新洲多时,如今返回洛阳,怕沿途寂寞,便向蔡氏发出了邀请,请蔡氏陪她一起去洛阳,一路可以陪着说说话儿,不使旅途寂寞。
而蔡氏的信,则是说早闻洛阳繁华,恰好皇太后有请,她不好有违皇太后令谕,本人亦想去领略一下京都的繁荣,所以,近期不会返家。
如果没有皇太后何婉及蔡氏的信,才走了半天的刘易等人,刘表还完全可以追得上,他大可以从陆路绕过去,在襄江等着刘易的船队。
不过,之前刘表已经有过一次拦江截人事了,现在不可能再来一次吧?
之前,刘易去曲阿,刘表担心自己的夫人会与刘易有什么的关系,生怕刘易会对他的妻子如何。情急之下,他才会拦江要人。可是,事实却是蔡氏她自己要去江东,并非是刘易要对他的妻子如何,哪怕刘表当时的心里依然怀疑刘易与蔡氏的关系,可他却不好再强行要求蔡氏一定要跟随他返家。
那样的话,就会显得他刘表太过小肚鸡肠了。
不过,站在道理的立场上来说,那一次,刘表拦江要人,倒也说得过去,实际,如果刘表的态度能够强横一些,一定要蔡氏跟他返回家去的话。刘易其实也不好多说什么的,人家丈夫来寻妻,要求妻子返家,刘易这个外人,总不能无理的阻止吧?
所以,当时,真正的决定权,还是在刘表的手上。除非刘易与刘表动武反面,要不然,刘表就是强行的登船来将蔡氏带回去,刘易也不好多说什么。
但是,刘表当时,完全被蔡氏的彪悍所吓唬住,惧内的表现尽展无遗,他不得不同意蔡氏去江东曲阿的事。
嗯,之前刘表拦江截人,刘易无话可说,也不可能当真的与刘表翻脸。
但现在不同了。
刘表现在,无论怎么说,他都不可能再拦江截人了。有些事,可一不可再,再来一次,就会显得他太过份,到时候,弄得刘易不喜,与他撕破了脸皮,那么他就会吃不着要兜着走。
何况,现在有了皇太后何婉的懿旨,向蔡氏发出了去洛阳的邀请,另外,还附有蔡氏书信的解释。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刘表再去拦江要人,那就显得刘表太过无理取闹,到时候,刘易好话好说倒也不会怎么样,刘表就担心刘易会抓住这一个借口,抓住他冲撞了太后而拿他问罪,借这一个借口兴兵,攻击他就坏事了。
实际,对于刘易现在返回洛阳的事,于刘表来说,绝对不会是什么的好事。因为,他实在是有点担心,如果刘易返回新汉朝廷之后,是否会有什么的军事行动呢?
现在的形势,他刘表的实力,已经远远落后于新汉朝,如果刘易要拿他刘表先行开刀的话,要灭他刘表,就真的是绝路一条。
近几个月,刘表其实也没有闲着,他依从帐下谋士之计,收紧了兵力,更加明显的放弃了一些地盘及利益,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向西川发展的事上。
他表面上在与新汉朝搞好关系,暗里,又与张绣暗暗交易。他与张绣以育水河为界,偷偷的将一些城池交与张绣,然后,他的军马,向西川进攻,意图打通一条可以供他大军杀进益州、汉中的通道。
可惜,计划是非常美好的,但执行起来,就困难了。
蜀道难,难于登天。
这个,还真的不是说说的,刘表的军马,根本就难以打通通往西蜀的道路。
派出的军马,一连与益州刘璋打了几仗,可是,都以失败告终。使得刘表想向益州发展,取代看似软弱的益州刘璋成为西川之王的事显得非常困难。可以说,就目前来说,没有一点进展的战事,让刘表完全看不到一点进入西川的希望。
呵呵,严格来说,西川并非世人所认知的那么软弱。要说软弱,可能就是指益州之主没有称雄天下的心,只安于坐享其成而已。实际上,益州刘璋帐下,能人异士还是有许多的,论实力,他并不会比刘表弱多少,就算是其帐下的大将,也不会弱刘表太多,甚至,可能要比刘表更强。
张任、黄权、李严、张松、法正、庞羲、张翼、高沛、雷铜、秦宓、刘巴、费诗、刘循、吴兰、孟达、邓芝等等,这些将领,都是先后为刘璋效力的将领名字,每一个,都有着其各自的长处。
嗯。不要说别的,就是严颜这一员大将,就足可以比刘表最强的大将都要强上一些。
当然,是指现在。如果说,刘表治荆州期间,按历史上来说,黄忠、魏延等将,应该也算是刘表的部下大将。只是刘表死后,荆州四分五裂,韩玄得了长沙,黄忠、魏延等大将,才会被说是韩玄部将。
反正,刘表现在打益州的主意,绝对不是一个好主意,他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实力打通通往益州的道路,更没有实力与刘璋争战。
现在,刘表与刘璋,或多或少都结下了一些仇怨。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刘表自然不可能再与刘易发生冲突了,不但不要与刘易发生冲突,反而要与刘易加强互相之间的关系。
他赶来洞庭湖新洲,一个是想将蔡氏带回家,另一个,就是想与刘易见见面,想看看刘易现在对荆州的态度。
但是,现在,刘易已经离开了洞庭湖的关系,使得刘表与刘易及蔡氏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有了皇太后何婉的书信,他也更不好赶去拦截了。
因此,刘表带着满心郁闷的心情,从洞庭湖灰溜溜的返回襄阳。
说起来,刘表的心里,的确是郁闷得想吐血。
因为,他非常龌龊的想到,自己的夫人蔡氏,极有可能与刘易已经有了不清不楚的关系。哪怕有皇太后何婉的书信及蔡氏的书信解释,刘表都会禁不住要怀疑自己的夫人蔡氏是否与刘易有什么的关系。
没有办法,因为,刘表的心里,一直就怀疑刘易与皇后及一众公主的关系,嗯,甚至不是怀疑,他见过皇太后及公主她们,刘表就留意过,这些女人,望向刘易的时候,那眼光,绝对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来的有问题。
嗯,现在,皇太后说邀请蔡氏去洛阳,这个,和皇太后的男人刘易邀请他的夫人蔡氏又有什么的分别?甚至,刘表都有点怀疑,皇太后的书信,是不是刘易借皇太后的名义而写给他的。
反正,刘表越想就越觉得心里郁闷,但偏偏,他却不能前去将蔡氏要回来。
连皇太后都帮着刘易泡女人?泡的还是他的夫人?刘表一想心里就真的郁闷得要吐血。
无可奈何啊,尽管刘表现在,并没有公开承认新汉朝是代表大汉的朝廷,可是,他也不敢不遵从皇太后的懿旨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