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秀一开始害喜孕吐之后,其势再不可止。自那天起,每日干呕,吃什么吐什么。
原本怀胎之后冒出的微微圆润,一下子削了个干净。
她脸本就小,如今更是瘦得下巴都尖了。
周明原本天天担忧玉秀会害喜,现在真害喜了,他恨起自己的乌鸦嘴来。
周世子一着急,自然就是各种折腾,京城中的大夫、稳婆连带宫中的太医,一个个被他拖来想法子止吐。
成王府的小厨房和大厨房天天备着,每日变着花样做饭菜点心。
玉秀看他折腾,不忍拂他好意,东西送上来都逼着自己吃下去,然后赶紧打发他出门。
这一吐,就吐了一个多月,玉秀的肚子也隆起了,吐才渐渐止住了。
等她缓过一口气来,年也过完了,玉栋和安平郡主的亲事也板上钉钉了。
宫中谢太后做媒,明宗李承允指婚,安平郡主嫁给颜家的少年将军颜玉栋。
如今,颜家是朝中新贵。
玉栋在军中历练,润州守城,蜀中平叛,北地安邦,少年将军,前途不可限量。
玉梁虽然还未入仕,已经有举人功名。他靠着一手花鸟字名闻天下,又是大儒唐赫章的关门弟子,当今圣上和去年的新科状元谢惠灵,都算是他的师兄。众人都知道,玉梁如今只不过等着后年的大比之年了。或许又是一个少年状元。
而颜家的两个娘子,颜玉秀如今是成王府世子妃,颜玉淑是少年将军武季方的未婚妻。
所以,没人觉得玉栋高攀了皇室宗亲。
倒是福王府,众人觉得福王真是福分匪浅。武帝时他安然无恙,等到明宗即位,众人以为他与文家有勾结,会被圣上猜忌。
毕竟就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靖王爷李腾,就因为在明宗和兄弟李承恩争位时的暧昧不明,如今也被明宗形同软禁地圈在明州府,不得离开一步。
李承允即位后,最受世人诟病的也是此事。儿子圈禁生父,在注重孝道的永定来说,是要被口诛笔伐的。如今士林之中,对此事倒是谈论不多,可私下总有些读书人议论。
明宗贤明纳谏,唯独对此事,绝不听从谏言。
对亲生父亲还如此,那对同为宗亲的福王,世人觉得明宗只会更严厉。
可安平郡主嫁给颜大郎,圣上显然对福王府不再见怪。众人再打听,原来安平郡主千里进京,看上了颜大郎。圣上显然是给了颜家面子啊。
一时之间,颜家倒是又显赫几分。
福王爷得到指婚圣旨后,高兴地过了年就赶到京城,打算将爱女从京城的王府别院发嫁。
一路上不停采买,将原本为安平郡主准备的嫁妆,更是又加厚了两分。
颜家这边,玉秀和玉淑都是妹妹,能帮着打理哥哥的婚事,却不能作为长辈出面。他们只好将颜庆江和九娘请来京城,九娘帮着打理府中成亲之事。
明宗考虑到颜家的情况,指了宫中的人来帮忙。
这样一来,倒是万事妥帖。就算有疏漏之处,有明宗指派的人在,谁又敢挑个不是?
玉秀帮着九娘布置家中庭院,玉梁也赶回来。
他帮不上忙,就跟着赵全生,看着采买等事。
游历一趟之后,玉梁脱了孩子气,虽然才十三岁,看着俨然是个小大人了,说话做事老道,人情往来上比玉栋还老练几分。
玉秀挺着大肚子来往不便,这些日子就住回颜家,方便料理。
周明一边担心,一边哀怨于夫妻分离,每日早早跑到颜府候着,一直入夜掌灯才离去。
后来索性拉着玉秀住到颜家客院里,每日能看到亲亲夫人,他这心才算安定点。
忙活到六月,玉栋迎亲的正日子。
一大早玉栋带了玉梁,还有军中的几个兄弟去福王府别院迎亲。
家里,周明帮着招呼上门的宾客,颜庆江跟在边上乐呵。
颜府的一座小客院里,待了一个僧衣白须的老者,正是洪天锡。
玉栋和玉秀在砚山造了寺庙,洪天锡在那里清修。如今玉栋成亲了,趁着接颜庆江和九娘进京时,将洪天锡和洪伯也接到京城。
洪天锡怕给颜家兄妹惹麻烦,不肯出去走动,只待在客院中。
洪伯遗憾老爷不能帮大郎君待客,又高兴玉栋要成亲了,在边上笑着不停抹泪,“大郎君成亲了,这可是大喜事。”
洪天锡多年吃素念佛,心性却没变成世外高人的性子,眼看着洪伯不停抹泪,他笑着叱道,“栋儿大喜的日子,你这老货抹什么泪?回头等栋儿生了孩子,我得把徒孙带着,亲自教他练武。”
洪伯又连声附和说是。
颜家的聘礼丰厚,安平郡主的嫁妆也够多,这发嫁迎亲,上百担嫁妆穿过京城大街,引起众多人围观。
玉秀怀着身孕,周明怕人多杂乱,眼看新娘进门,没什么大事了,马上吩咐宫嬷嬷陪着她回府去。
第二日新娘子认亲。
玉秀到了下午回到颜府拜见新嫂子。
安平郡主连忙扶住她,不让她行礼,又送上婴儿衣物等针线之物。
“嫂嫂,以后家里就全靠你张罗了。”玉秀还是微微欠身行礼,郑重说道。
“秀秀,你放心。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家了。以后,你、小叔和小姑,就是我的弟弟妹妹了呢。”安平郡主扶着她坐下,也是郑重回道。
玉秀又叫了玉奴、木海等人上前,“嫂嫂,这些人都是家中各处生意的管事,您且见见……”
“这事大郎跟我说过。秀秀,家里这些生意,都有你当初定下的章程,我们就照着那些章程办。我对生意上也不精通,以后也只听听就好。”
她极力推辞,玉秀本想劝说,又一想安平到底才进门,倒是不好劝说太过,也就罢了。
两人都是聪明女子,几句话的对答,也就明白了各自意思,倒是相处融洽。
玉梁这些日子都没能好好和大姐说话,看玉秀空下来,高兴地拉着玉秀看自己带的几大箱东西,“大姐,你看,这是我给我外甥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