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行怒道:“休想,我定要为忠宁王报仇。”说罢,仍要动手。
黄瞻在旁急道:“空智,你不顾师父的性命了吗?”
张士行闻听,只得住手,对泰平道:“泰平,我放了巴图,你也放了我师父,我们此后各走各的路,再不相见。”
泰平道:“好,我们恩怨两清,你不许再来寻仇,我们也不去找你的麻烦。我们击掌为誓。”
说罢,他上前与张士行三击掌,张士行遂放开了巴图,将刀扔下。
巴图见状,一个箭步跳出张士行的掌握,气急败坏的指挥手下道:“给我拿下。”
一众蒙古兵围了上来,正要挥刀砍下。
张士行一动不动,站立当场,闭目等死,塔娜和小巴特尔接连死去,而且复国无望,令他肝肠寸断,了无生意,也想随着她们二人前去。
这时泰平大喝一声道:“住手。”
他上前对巴图躬身施礼道:“大汗,既然张同知已然罢手,我们蒙古汉子言出必行,就不要为难他了。我们双方联手,攻取中原,岂不更好。”
巴图哼了一声,挥了挥手,命手下侍卫退下,双方重新落座,巴图对朱允炆道:“空闻师父,刚才泰平之言,你意下如何?”
朱允炆看了看张士行,见他垂头丧气,一言不发,况且忠宁王被巴图所害,他又敢如何联合巴图,共谋大事,只得断然谢绝道:“大汗,忠宁王为我兄弟,你杀我兄弟,你我乃不共戴天之仇,如何能共举大事?但既然空智与你们盟誓,双方罢手言和,我也不好再说什么。这联合一事,是万万不能的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巴图看了泰平一眼,泰平微微一笑道:“空闻师父,我们蒙古人最讲信义,既然我们双方不能联合,我们也不勉强,今后各自安好便是了。”
朱允炆双手合什,称谢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于是泰平便将众人送出大营,又赠送了一些肉干和水壶,问张士行道:“张同知,此后你们欲往何方?”
张士行摇了摇头道:“天下之大,再无我们的容身之所。此后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说罢,竟然有两行清泪从眼中流下,不知是为塔娜母子而哭,还是为自己伤怀。
泰平安慰他道:“张同知,不必如此。以我之见,你们还可以去投奔阿鲁泰,鞑靼部实力更为强大,说不定能如你愿。”
张士行和朱允炆等人商议了一番,决定听从其言,前往阿鲁泰部,一行人与泰平挥手作别,向东疾驰而去。
众人沿斡难河向东行进了十几日,终于找到了鞑靼部的大营,进入中军大帐,见到了阿鲁泰,张士行双眼泛红,几乎又要落下眼泪。
阿鲁泰惊呼何事,张士行便把塔娜中箭去世,忠宁王被巴图所杀等事叙述了一遍。
阿鲁泰听后,连拍大腿道:“大汗也太心急了,不等我军兵到,便与明军决战,以致兵败身死,还连累了太后。这个巴图竟敢弑主,找机会我一定要恨恨教训他。如今你们来的正好,我们好好商量一下怎么对付明军。”
张士行道:“阿鲁泰,忠宁王母子双双殒命,我心乱如麻,不知如何是好。”
旁边的黄瞻接话道:“太师,明军不难对付,若是我们助你击败了燕贼,你将如何对待我家师父呢?”
阿鲁泰想了想道:“若是能击败明军,入主中原,我们就以长城为界,你师父为中原之主,我做草原之王,但你们中原富庶,草原贫瘠,你们要给我们岁币白银一百万两,如宋辽故事,以修盟好,你看如何?”
黄瞻对朱允炆低声道:“师父,此议甚好,比我们和忠宁王的盟约还要优厚。你快答应了吧。”
朱允炆低头想了想,道:“为恢复祖宗大业,除去篡逆,也只好如此了。”
于是朱允炆与阿鲁泰二人指天盟誓,共讨朱棣。
盟誓完毕,黄瞻对阿鲁泰道:“燕贼驱五十万大军深入草原,于今已数月有余,粮草必然不济,我们乘其退兵之际,率军在后掩杀,必然能将其杀得大败,说不定还能将燕贼击毙或者擒获,则中原一鼓可下。”
阿鲁泰深思熟虑一番道:“朱棣老于兵事,撤退之际,焉能无备,他有五十万大军,我部不过数万之众,贸然出击,不啻于以卵击石。”
黄瞻又想了想道:“太师,你不如遣使诈降,就说忠宁王已经被杀,你无所依靠,愿意归附,燕贼定然相信,抚慰一番,班师回朝,定然无备,到那时,我们再率兵出击,定能将其打得大败。”
阿鲁泰听后,连连点头,称赞道:“此计甚妙,我们就依计行事。”
朱棣率军击败了完者帖木儿大汗后,又在草原上扫荡了残虏一些时日,所携粮草将尽,遂下令班师,大军行至飞云壑,忽然太师阿鲁泰遣使前来请降,说是完者帖木儿大汗已被巴图所弑,鞑靼部无所归依,特来请降。
朱棣听完使者陈述后,对他说道:“你回去告诉你们太师,朕允其所请,封其为和宁王,不日将遣使者前往册封,请他静候佳音。”
使者告谢出营去后,朱棣帐下的文武百官纷纷上前道贺,说此番御驾亲征,可谓大获全胜,毙其敌酋,降服其众,功业可比汉唐。
朱棣黏须微笑不语。
杨奇走上前来,低声道:“陛下,臣以为鞑靼部请降一事颇为可疑,要防其诈降。”
朱棣问道:“爱卿何出此言?”
杨奇道:“鞑靼部未受重创,便来请降,与常理不合。若其乘我军班师之际,自后掩袭,我军危矣。”
朱棣闻言赞叹道:“杨卿如立山岗,洞见其微。朕亦怀疑其为诈降,但如今我军粮草将尽,不得不班师回朝,朕先礼后兵,册封其为和宁王,若其为真降,边境可保十几年太平,若其为诈降,朕叫其有来无回。”
于是朱棣派遣使臣驰至阿鲁泰大营,宣读诏书,册封阿鲁泰为和宁王,并赐金印、金册,赏玉带袍服等物。
阿鲁泰接旨后大喜,对朱允炆等人道:“那朱棣果然中计了,我率兵尾随其后,寻机出战,必能一举灭之。”
朱允炆等人连连点头,互相感慨道:“看来我们复国有望了。”
张士行却冷冷道:“那燕贼诡计多端,还是要小心为上。我以为可远远跟随,待其过了开平卫,放松警惕,再行发兵,可一举破敌。”
阿鲁泰摇摇头道:“开平地近明国,万一不胜,我们也很难逃脱。我亲自率兵尾随,见机行事。张同知自太后薨后,思念过甚,有些神情恍惚,我看就留在大营好好休息一番了。”
张士行叹了口气,也不再多说,和朱允炆等人留在大营,静听消息。
阿鲁泰率三万轻骑悄悄跟在朱棣大军后面,观察动静,伺机发动攻击。
六月中旬,明军回到饮马河边,这几日下了几场雨,大水漫灌,河宽数十丈,河滨泥深,陷及马腹,军不得行,鞑靼部侦骑出没队后,斥候来报,众臣都是一惊,若此刻敌人大举来袭,后果不堪设想。
朱棣微微一笑道:“来得正好,朕正可以为饮马河之役死难者报仇。”
说罢,朱棣命左右两路大军埋伏在远处河曲之旁,令后队多载辎重诱敌,自己亲率千余精兵立马山岗之上观察敌情。
阿鲁泰率兵正尾随朱棣而来,听说明军被大河拦阻,辎重在后,眼睛一亮,立命出兵,大呼奋击,数万鞑靼骑兵如乌云般向明军扑来。
明军一见敌人杀到,纷纷丢下辎重四散逃跑。
阿鲁泰也不追赶,命人将这些辎重押回大营,自己也拨转马头,准备回营,左右问道:“大王,我们不去追击明军了吗?”
阿鲁泰笑道:“我们只有数万之众,如何能与明军数十万人马对敌,得些财物便罢了。”
左右奇道:“那大王如何又与那张同知等人结盟呢?”
阿鲁泰道:“不过是哄着他们给我出出主意罢了,真以为本王会为了他们和明军开战吗,自作多情。”
话音未落,四周杀声四起,明军两路伏兵齐出,铳响箭发,蒙古兵纷纷落马,阿鲁泰叫声不好,急忙渡河,仓惶向北逃窜。
忽然他座下马匹陷入了泥沼之中,不能动弹,眼看明军就要冲了上来,他左右亲兵把自己的马匹让了给他,阿鲁泰这才逃出生天。明军乘胜追击,追奔百余里,斩其名王以下百数十人,鞑靼部大败。
明军杀败了鞑靼部后,继续向南行军,行至擒胡山,朱棣令勒石为铭曰:“瀚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胡尘,永清沙漠。”
八月,大军还师北京,朱棣御奉天殿受百官朝贺,**行赏有差。
阿鲁泰败还大营,为避明军锋芒,准备继续向北逃窜。是夜,张士行对朱允炆道:“师父,我看这阿鲁泰不是真心和我们结盟,只不过是利用我们而已。如今他兵败回营,若是为了讨燕贼欢心,难保不会出卖我们。我看我们还是早走为上。”
黄瞻埋怨道:“师弟,这个阿鲁泰不是和你是朋友吗?还与我们盟誓,怎么会出卖我们?”
张士行叹了口气道:“此一时,彼一时也。我那时任锦衣卫指挥同知,位高权重,他自然愿意和我结交,如今我们落难来投,又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他还会和我们讲什么交情。他若是出卖师父能换得高官显爵,为何不那么做呢?”
朱允炆听了悚然一惊,道:“空智,你说的是。不过天下之大,我们到底要去何处容身呢?”
张士行悠悠道:“师父,我们假扮和尚这么多年,你想不想真的做一回和尚。”
《屠龙后记》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搜书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搜书网!
喜欢屠龙后记请大家收藏:()屠龙后记搜书网更新速度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