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章 对藤原香的惩罚
这三万余人很快被重新编队,随着运粮队来的天赐军老兵被分配下去担任各级军官,思想教官们也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方和尚本以为自己可以带着新获得的三万多天赐军回去天赐城了,不料新的军令再次下达,让他带着一万骑铁和三万多新军去乌古敌烈统军司协助杨再兴,并驻军乌古敌烈统军司。一边训练新军,一边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乌古敌烈统军司的最新战报同样送到了方和尚手中,方和尚觉得,应该先干掉那个叫贺重宝的家伙。
新军走得实在太慢,方和尚便将其留下来慢慢走,一边行军一边进行训练,学习各种规章制度。一万骑铁便直奔敌烈部而去,而此时的敌烈部几乎已经完全成了贺重宝的地盘。
方和尚的娘子玉三娘此时已从觉华岛搬到了天赐城,玉三娘和方和尚的儿子,也是田十一的干儿子,此时已经上了学前班。
天赐盟的学前班很少,目前还属于天赐军家属的特殊福利,大面积推广起码还要几年以后才行。
前几日玉三娘听说了一件事,说是隔壁街道新近搬来一户人家。女的叫活水,据说和十一哥很有交情,而男的不仅是个女真人,竟然还是金国的太子。
金国太子突然住到了天赐城,这事在天赐城中引起不小的轰动。甚至有不少人时常都去那条街道走一走,为的就是看看传说中的金国太子到底有几个脑袋、几条胳膊。
完颜兀术对于活水能把自己救出苦力营这事很感激,毕竟每个人都向往自由。虽然不能回去金国,起码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兀术与完颜蒲察、留乌蠢等人果然不一样,那些人都是战俘,干活就相当于改造。而他完颜兀术却是囚犯,干活有工钱。
被盟主田十一特赦的完颜兀术出来时发现,似乎做囚犯也是个不错的职业,因为能攒下不少钱。
兀术是被活水接出苦力营的,随即夫妻两人搭车来到天赐城,用积攒下来的工钱买了个小房子,准备安安静静的过日子。
每日里街道都来那么多人,兀术知道那都是来看他的,但他却没有任何拘谨,而且见到任何人都会微笑着打招呼,没过多久就被街坊邻里们所接受了。
活水有钱,而且比他完颜兀术积攒下来的工钱多多了,足够他们夫妻两个安安稳稳过一辈子。但是兀术却依然坚持说,男人必须赚钱养家,随即便出去四处找活计。
当天赐城的人们发现,金国太子竟然是一个手艺不错的泥瓦匠时,立即被传为奇闻。而完颜兀术再一次觉得,囚徒的生活教给了他太多的东西,这门手艺也是在苦力营学会的。
田十一初时也挺不放心活水的,便一直让街道的人帮忙关注着,没想到夫妻二人的感情居然很好。
兀术总是喊活水为傻女人,而活水总是喊兀术做笨男人。
最最让人无语的是,整天啥都不干让相公养着的活水,每次出门都要拿着一把扇子,时不时还要打开扇两下,就好像宋朝的读书人一样。
买菜的时候,逛街的时候,就连和兀术一同出门的时候,都是如此。
一柄扇子到是也没啥,问题是扇面上的字。
“相公不在家。”
几乎整个天赐城的人都在笑话活水和兀术,但兀术却好像全不在意一样。而且兀术从来没有告诉过活水,那扇面上的五个字是什么意思。
李清照与杨梅儿有一天刚好遇到兀术和扇着扇子的活水,杨梅儿忍不住低笑出声。李清照却奇怪地说道:“相公不在家?活水这扇面上的意思应该是,田十一不在吧?”
本来觉得挺好笑的杨梅儿笑不出来了,如果完颜兀术一直把活水当成田十一的老婆,那吃亏的人岂不是成了,自家的相公?
心中觉得不忿的杨梅儿刚想给相公写封信说说这件事,却有王牌军的战士跑出来找十一嫂,说是十一哥回来了。
杨梅儿心中大喜,连忙跑回去见自家相公。至于扇子神马的,早就抛到脑后去了。
说来也巧,田十一前脚刚刚回到天赐城的简陋盟主府中,后脚却有一人也来到了盟主府的门外,正是藤原香。
杨梅儿回来的时候便看到,藤原香正站在门外和屋子里的相公说着话。
藤原香不肯进屋,这事是挺奇怪的。田十一追问后才知道,这是方百花给她的惩罚。
说得更具体一点,方百花对藤原香的惩罚是让她快一点找一个相公嫁出去。同时,在嫁出去之前,不许靠近盟主十步之内。
田十一听后很想站起来用脚量一量,现在的位置到门口到底有没有十步的距离。
这时让田十一和杨梅儿都没想到的是,藤原香似是自言自语般说道:“香香听说啊,大宋朝有很多人都喜欢别人家的妇人,不知道咱天赐盟流不流行这个。”
杨梅儿听了这话差点没冲上去踹藤原香一脚,这小倭女分明是在说,她就算嫁做人妇,也可以和十一郎那个啥的。
田十一也是被藤原香气到没脾气,这小倭女实在是让人无语到无语的地步。
杨梅儿“哼”了一声,追问藤原香为啥不上学,反而跑到天赐城来了。
藤原香连忙回杨姐姐的话,说是天赐盟军官学院正在分批搬往天赐城。因为天赐城校舍的关系,第一批只搬来百余人,其中就有她。
说到这里,藤原香连忙又向十一哥禀报,说是从大宋朝选出来的读书人都已经送往倭国了。各大势力的使者们欢天喜地,像捡了宝一样,恨不得把那些个读书人都供起来。
这消息田十一到是也收到了,选出来的读书人虽然不是每一个都像范大成那么顽固,但却都是读死书之人。
那些人有一个通病,死记硬背书上的东西,把圣贤之言看作世间最大的真理。那些人去了倭国,希望能为倭国的文化事业带来质的改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