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醒周四把学校的事安排好,周五翘课,准备趁周末回伊宁一趟,再倒腾一点小生意。临走时他吹嘘这次准备把一批国内生产的叫“俄得克”的烈性酒从霍尔果斯口岸倒卖到独联体,这一单大概可以挣5000多元,他说得唾沫四溅,同学们听得两眼放光。周五晚上,依明买买提去乌鲁木齐的亲戚家了,所以宿舍就只剩下段少华一人。段少华拿起杨丽丽送来的那本《阅微草堂笔记》,随手一翻阅,立即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纪昀,字晓岚,也字春帆,直隶献县人。纪昀少年颖异“目逾万卷,心有千秋”,二十四岁时在顺天乡试考中解元,三十一岁考上进士,进入翰林院,历任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后破格提拔为侍读学士。其间曾因学政泄密案,被贬官乌鲁木齐三年后遇大赦回京。乾隆三十八年,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后累迁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死后谥号文达。
段少华发现,纪晓岚流放新疆的时间与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间基本衔接。那么,百废待兴、民生凋敝的乌鲁木齐一定让他吃够了苦头吧?《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等地;而短短几十年过去,谢彬的《新疆游记》这本书横空出世,却是详细阐述了新疆的地形地貌,经济现状,更为新疆将来的发展谋划了一张巨大的蓝图。难怪满清日微,朝廷大员如纪晓岚者,整天想的都是玄幻的神神鬼鬼的事;而谢彬不过民国财政部一专员,却忧国忧民,为国家发展殚精竭虑。两相比较,历史的车轮,真的是不可阻挡,会无情地碾碎一切阻挠其前进的势力!
《阅微草堂笔记》创作始于乾隆五十四年终于嘉庆三年(1789年——1798年),历时十年,约在纪昀66岁到76岁之间。
在目录中,段少华感觉一篇名叫《长生猪》的甚是有趣,于是仔细阅读起来。
原文如下: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后再见之,弭耳昵就,非复曩态矣。尝见孙重画伏虎应真,有巴西李衍题曰: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骐骥,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可为此事作解也。
大意是御史胡牧亭,讲了了一件事:自己老家有人养了一头猪,乡下养猪很平常,但是这头猪跟其他猪不一样,它咬人;而且不咬别人,专咬邻居的一个老头。只要见到这老头,立刻怒目圆睁,激动异常,躁动不安,每次都想扑上去咬这老头。而这猪见到其他人也不叫,也不咬,无动于衷,很正常。邻居老头虽然很生气,但是笃信佛教,就突然想到:这猪总是针对我,我是不是上辈子的罪过这头猪啊,难道这就是佛经说的夙怨吗?不管有什么夙怨吧,佛说天下没有解不开的冤仇,没有化不掉的仇恨,我就看看能不能化解我跟这只猪兄前世的怨仇吧。想到这儿,这邻居老头就花大价钱把这只猪买过来。当然不是吃。而是送到寺庙,出钱出力,供养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上生猪”:一辈子不宰不杀,供养到自然死。再也不像之前一样狂吠乱咬的那副样子。打这以后,这位猪兄见到这邻居老头,再也不像之前那样狂吠乱咬,而是俯首帖耳,温顺有加,显得很是亲昵。
纪晓岚在对这个故事的评论里说,我曾看过孙重画的伏虎应真图,上面有巴蜀西部李衍题的一首词: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骐骥,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
他想要表达的意思是,真正至真至强至善的人,骑这个猛虎,就像我们平常人骑马一样简单。不是因为猛虎本来就温顺良善,而是因为骑虎的人道行高深,把猛虎的凶猛险恶的本性化解掉了。天地之间,所有的情仇恩怨都是因果和报应,都有其可以化解和消弭的方法,都有其不变的规律和路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有一颗至善至强之心,就不要担心和顾虑这些所谓的仇和恨。
段少华不由想到那本奇书《新疆游记》在杨家与段家之间的奇特“游记”,看来一物与一人一样,都有其命运的安排与最后的结局吧。
这本书许多传闻、轶事的发生的地点都和《新疆游记》重叠,段少华在心里对照阅读,又有了许多心得与感悟。
周六一早,段少华将宿舍收拾干净,又把衣服洗好,感觉头发有点长,又理了个发,看时间已经快十一点,就信步出门,赴郭菲的约会。
红山公园离学校也就四站路,因此走路半个小时就到了。段少华并没有来过红山公园,看时间还早,就站在公园大门口,取了一张宣传资料,仔细阅读起来。
在蒙古语中,红山嘴被叫做巴拉哈达,巴拉,是老虎的意思,哈达,则是山石的意思,因此,红山嘴又叫虎头峰。很久以前,红山嘴断崖之下,有一条河——乌鲁木齐河,1785年和1786年,乌鲁木齐河连续两年洪水成灾,红山附近的居民损失惨重,因此谣言四起:说红山和对面的雅玛里克山正在相互靠拢,一旦两山衔接,滚滚北去的乌鲁木齐河就会被堵塞,乌鲁木齐就会变成一片汪洋大海。因此,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乌鲁木齐最高军政长官尚安在红山和雅玛里克山的顶端各建了一座高约105米的青砖实心塔,名为“镇龙宝塔”。
该塔是一座青灰色的楼阁式实心砖塔,共九层,平面为六角,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整个塔高105米,塔基高1米,塔基六角每边边长22米,塔身每级间高约09米。砖塔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美观,建造得相当坚固。200多年来,经历了塞外风雪侵袭和多次强烈地震的摇撼,红山塔依然完好无损,巍然屹立于红山之上,“塔映斜阳”也成了乌鲁木齐著名的旧八景之一,清代诗人宋伯鲁有诗赞红山塔:“流水马声双槛外,夕阳塔影两山尖。”1988年,乌鲁木齐园林部门将该塔涂成了红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3万东北抗日义勇军因弹尽援绝,于1933年分批假道苏联进入新疆。第一批战士于3月27日抵达乌鲁木齐,新疆省政府主席金树仁的参谋处处长陈中等就立即联络他们,17天后,他们策动白俄罗斯“归化军”发动了“四一二政变”,金树仁偕眷仓惶出逃,当时就寄居在红山顶上的“玉皇庙”内,他命令部下盛世才出兵平叛,但盛世才却按兵不动。第二天晚上,归化军占领军械局并请求抗日义勇军支援,金树仁自知不是对手,在玉皇庙内题诗骂盛世才是望恩负义的中山狼,然后逃亡塔城。盛世才凭军事势力上台后,听说金树仁在玉皇庙内题诗骂他,就把玉皇庙烧了,为了掩饰他火烧玉皇庙的行迹,借口“破除迷信”,把这里的庙宇都拆毁了。就这样,一个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宗教胜地被毁灭了,解放前夕,红山只有孤塔一座,庞大的古寺庙群也仅存大佛寺山门一座,一片荒凉。
1989年扩建红山公园时,因古庙山门年久失修,濒临倒塌,为保护文物,恢复景观,遂将大佛寺山门按原样搬迁至山顶,并复建了大佛寺大殿、厢房、藏经阁。
段少华看完这些对红山的历史介绍,顿时对这座几乎每天抬头可见,但是从来没有来游玩过、了解过的小山充满了敬仰之意。
段少华正在门口徘徊,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扭头一看,郭菲和一名少女已经走到了面前。郭菲穿了一件浅咖色的呢子大衣,头戴一顶红色绒线帽。另一位同学据郭菲介绍姓李,是个略微有点腼腆的姑娘。郭菲见了段少华依旧向在火车第一次见面那样落落大方,连声埋怨段少华不回她的信,致使到今早都不能确定他到底来不来,只好做了两手准备,如果他不赴约,只有自己和同学游玩了。
三个人都是外地人,都是第一次进红山公园游玩。段少华已经对红山公园的历史做过一番研究,义不容辞当起了义务讲解员,把在门口刚学到的近代红山公园的知识现学现卖,同时讲了昨天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看过的两个鬼怪故事,及《新疆游记》中“一炮成功”的典故;两名少女睁大双眼,听到这些从学校课本中从来没有提过的、仿佛另一个空间的故事,津津有味又将信将疑。
三人走到林则徐纪念像前,听一群游客正在听人讲解,于是也凑上去,才弄明白这个纪念像的来历:清道光十九年,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烟,第二年六月,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九月,林则徐被革职。道光二十二年,他被贬官后充军伊犁。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2月4日,他登上红山,感慨万千,吟红山诗一首:“任狂歌,醉卧红山嘴。风劲起酒鳞起。”段少华在心里为林则徐、左宗棠、纪晓岚、杨增新、谢彬等人按照来疆时间排了序,特别是这些人物在新疆所作所为,及互相之间的影响,揣摩了一番,不觉对新疆的地方历史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顺着游道往前走,左边就是叠翠亭。亭上一副对联:春雨有心锁绿草,朝阳经此到红山;右边就是龙泉阁。
中午,段少华请两个女孩吃凉皮子。红山公园小摊上冬天卖的凉皮子都用热汤浇汁,风味独特。三个人在小摊前的塑料凳子上坐定,由于爬山,运动量大头上都冒出了白色的蒸汽,三个人互相看着头上的缕缕白烟都笑了。那位姓李的同学在郭菲讲话时,她只是微笑着听,并不插话;段少华讲话时,她也是微笑倾听。整个一下午,她讲话没超过十句,但是每句话都说得十分得体,让人心里熨帖又舒服,段少华不由对她平添许多好感,感慨全日制大学的学生素质果然和自己不一样,同时又感到万分疑惑,这位李同学怎么看也不像汉族人啊!见段少华在观察那位李姓同学,郭菲憋不住又笑了,她说,难为你忍到现在才问,这是我塔吉克族同学古丽娜,长得漂亮吧?段少华见古丽娜皮肤白皙,鼻梁很高,自己竟然叫了半天“小李同学”不好意思地笑了。
爬了大半天的山,段少华十分疲乏,回到宿舍,他躺在床上,随手把包《阅微草堂笔记》的报纸拿起来,见日期是这几天的,就准备浏览一下新闻。当他在第二版一篇文章的标题下看见一个熟悉的署名:“改灵”——那不是杨丽丽的记者母亲吗?不由得来了精神,认真阅读起来。
这篇新闻写得是农民工讨薪维权的事:一群农民工由于被老板拖欠工钱,从哈密到乌鲁木齐跨市讨薪,最终在两地劳动部门及新闻媒体的共同努力协调下,顺利地拿到了工钱。这种新闻很多,段少华并没有在意,可是当他看见新闻配图时,惊得从床上跳了起来:二叔戴着安全帽,架着拐杖,脸色堆满心满意足的笑容,向镜头展示着一摞钞票。段少华又把新闻看了一遍,文章并没有提及本次讨薪事件的具体人名,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去查找二叔的的地址。突然他脑子里灵光一闪,应该问改灵记者啊,她一定知道具体情况。段少华恨不得现在就打电话到杨家,可是没有留杨家的电话,只有干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