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飞鸽传信
那老爹是什么时候开始变的呢?绝对不是村里妇人闲聊时说的那样,是大嫂进门之后,那些妇人只不过羡慕大嫂之能,闲扯几句酸话罢了。
这一点别人不清楚,他最是知道的,是二房的渊堂哥考上秀才时?当时老爹在二叔家喝了许多酒,是他扶回家伺候的,当时老爹躺在床上说了许多的话,那些酸话让他在床边愣了许久,以至于被老爹吐得一身,为老爹收拾干净后,他回房足足用了好几桶水清洗自个,提水将手掌都提红了,所以记忆深刻。
还是再往前推到大哥回乡时?当时也是三个房头的人聚在一起吃喝了一天,老爹也是喝得大醉,眉眼间很是得意,直说家里有银子了,拿一半银子拿来买田买地,一半银子拿来修房子,要修得比二房三房家的还好,那天他便知道,老爹心中对有门营生的二叔三叔家很是羡慕的。
或者更早,是三叔被族人推选为族老时?老爹那天将自己关在卧室里睡了大半天,后来没头没脑的嘀咕了一句,都是娘亲,那么早将家分了干什么,当时他没有明白其中之意,后来大了,他便知道三兄弟如果没有分家,家里的一切应该由老大管着,那么族老之位便是老爹这个老大来当,而不是三叔……。
这时马车小窗边飞来一只灰色的鸽子,停在拉开帘子的窗沿上,因为马车行走晃动而扑棱着翅膀,小脚爪子紧紧的抓着窗沿,一对黑珍珠似的小眼睛滴溜溜地盯着马车里的人,确切的说是盯着走神的颜小七。
“大嫂,这是大哥养的信鸽!”凌兆瑞激动地指着灰鸽子说道,家里的鸽子是大哥回乡后有一次进城买的,买回来时共有八只,后来只活了五只。
当时他还问大哥为什么不买白鸽来着,大哥只说四个字:它们好看,灰黑杂毛的,凌兆瑞围着笼子看了很久,也没找一点好看之处,后来家里与亲戚间传递什么话,只要对方家里有识字的,他们就用鸽子了,很是方便。
颜小七识得它,就是昨晚那只,她伸手将鸽子移到自己的膝盖上,从它的腿上取下一个细小的信筒,取出里面的薄纸,颜小七小心展开,心想着男人定是马跑累了休整时写的,脑子里浮现出男人冷毅的峻脸,颜小七嘴角勾起一抹浅笑,看得出此刻她的心情特别好。
“七七,到县城先吃午饭,我在君湘缘酒楼为你们订了一个雅间,顺道也跟县衙做事的捕头邓冲兄弟打了招呼,他也是在我在边关认识的兄弟,下午,夏二叔和二弟直接去找他即可,他会带他们办理好师傅的户籍证明,兆辰。”
“夏二叔,给。”颜小七看完后便直接将信递给对面的夏二郎。
“我能看么?”夏二郎挑了挑眉,夫妻之间的信,也能随便传阅?
“您当是情书?您认为相公那样的性子会来一句,娘子,才分别这么一小会,我便很想你了?”颜小七眼里尽是揶揄之色,心里却是暖暖的,那男人,平时那般冷漠,做起事来很是细心稳妥,明明急着赶路,却将此事记在心上,还关心她的午餐,并安排好。
“咳!兆辰真是有心了。”没想到颜小七如此直白,夏二郎有点不好意思地咳了一声,接过三指宽一点的薄纸条看了。
凌兆瑞有神的眸光闪了闪,夏二叔也有吃嗝的时候,他现在是越来越佩服自己的长嫂颜小七了。
“它怎么不离开?难道是饿了?”颜小七将鸽子放出窗外,没一会它又飞进马车里,小眼灵动地盯着她,不时发出咕咕之声。
“大嫂,它是要你回信,我把马车停好,您好书写。”凌兆祥在车厢外说了一句,大哥训练这些小家伙时,他也在一旁,听它的声便知,大哥那人啊,说不定还真如大嫂的,没走一会就想念大嫂了,不然只是交待事情还要求回信干什么?
颜小七从马车厢里的格子拿出一张小纸,用炭笔写了两句,重新装进信筒里绑在灰鸽子的腿上,她看到鸽子的眼神亮了,像是很高兴的样子,这次不用颜小七捉它,自己欢快地飞出了车窗,真是有灵气的小家伙。
“你们不用这样的,我就写了几个字,知道了,想你,七七。”看着故意撇开眼,像是避嫌的两人,颜小七挑了挑眉,轻笑道。
“!”侄媳/大嫂,你这样真的好吗?
夏二郎成亲多年,又常年在外走动,阅历极广,倒还正常,只是心中对这位大嫂娘家侄媳妇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凌兆瑞就清纯多了,耳根子渐渐红了起来,有点手脚不知如何放的感觉,大嫂平时在家里和二嫂开玩笑是那样,此刻在外人面前也一样,还真是大胆呢!
可是听大嫂坦然地说出她对大哥的想念,凌兆瑞由衷的为大哥感到高兴,又有点羡慕,心中有那么点小小的心思,希望以后的娘子也如大嫂对大哥一样真情相待,那他定不负聊,这么想着,凌兆瑞一张俊雅的脸也红了起来。
凌兆祥看到飞走鸽子,知道大嫂写了回信,这会听到大嫂调侃的话,他嘴角勾起了一个看的弧度,“夏二叔,大嫂,小弟坐好,我赶马出发了。”
“知道了,走吧。”夏二叔对那鸽子并不陌生,夏家就他会识字,每次凌家有什么信传来,都是他帮着读的,后来他也养了两只,这样与一些朋友往来方便多了,毕竟请人传信,有时传信的人会忘记,可能会耽搁要事。
“三弟是今天去拜见夫子,还是明天去?”没想到这小叔子也有面红耳赤之时,转念细想,颜小七也明了,小叔子还没成亲呢,她的话太过露骨,小伙子害羞了,这真是她这个做大嫂的罪过,于是转移了话题。
“明天上午去。”对于现在的卫夫子,凌兆瑞眼里有着正色,他能有幸成为卫夫子的学生,那也是过了好几关的,当时一起考试的人很多,总共二三百人,卫夫子只收了十五人,听夫子说,如果不用功,每年被他请出他的课堂也是会有的。
卫夫子其人,学识很有见地,曾春闱中过二甲前十的进士,只是他无心官场,喜好各处游历,接交名士做文章等雅事。
现如今唯一的女儿长大了,到了说人家的年纪,他便携妻子和女儿回原籍的本县城居住,而卫夫子又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于是便在南林学堂授业,收几个学生教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