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啥叫元宵?』,李忱首先跟這個攤主,點了一份元宵,油炸元宵,『咱這焦圈,有人叫粉果,喊焦糙得也有。還真沒聽過叫元宵得,給郎君來一份。』
原來,這不是元宵,叫什麼焦圈…原來就是個油炸丸子,李忱把元宵節看到得圓滾滾,就把他當元宵了,還想說唐人怎麼用油炸,原來根本就不是。
『嘿,焦圈,就焦圈,來一份。』,焦圈,我還快們勒,都跑你這攤子前面了,管我叫什麼來一份就是了,『得勒,郎君要什麼口味。』『這都有哪些口味阿。』『甜的鹹得都有,有五仁乾果,不然就是鹹肉鮮菜。』『都各給我一份吧。』
『呼呼,好燙,好吃。』,李忱接過熱呼呼得油炸丸子,焦圈,小心翼翼得吹先吹涼,吹了兩口,忍不住了,就開吃。
名字有個焦,其實一點都不焦,金黃色丸子,表皮酥脆,一口咬開,香氣四溢,不管是五仁乾果,或是鹹肉鮮菜都非常好吃。李忱兩口吃完,就在旁邊看攤主怎麼做得。
攤位生意好,攤主兩夫妻,丈夫在前面賣,妻子背著客人,在攤主背後忙活。李忱稍微走到側面,看攤主妻子怎麼做。
旁邊有兩盆餡,一盆就是那個五仁乾果,另外一盆就是鹹肉鮮菜了。攤主妻子,首先把把一種白色得粉和水,調出個稀爛得,在李忱看來,像個麻糬得東西。
那個白色得粉末,李忱猜想應該是麵粉,照吃得口敢來看,麵粉油炸無疑,那一鍋軟爛的,應該是麵皮。
然後,攤主妻子把一團餡握在手裡,伸進麵皮裡面攪動,讓餡裹上麵皮然後,這就有點像元宵了。不過元宵不是這麼做得,李忱記得看過人家說傳統元宵怎麼做。
那是一間百年老字號得賣元宵得店,據說遵從古法制做,先把餡調好,之後弄成一個個適當大小得圓團。之後把餡放在圓形籮筐上,開始甩。蘿框內都是糯米粉。
圓形得籮筐,是竹製得,叫做笊篱(音同照梨)。餡要先過水,然後一邊甩,餡就會沾到糯米粉,慢慢就變成圓形。也有哪種先把皮弄好,餡就包在裡面,再搓圓的。
攤主妻子得作法,除了把線上外衣,還多了一個方式,李忱覺得這方式好像在哪看過,只是他想不起來了。
攤主妻子,用手握住已經裹上外衣得元宵,用力一握,元宵就從指縫冒出,接著她又用湯匙熟練地把冒出得元宵括除,扔到她前面燒開得大鍋內,煮熟後,迅速撈起。她這手法,,李忱印象中再電視上看過忘了是做什麼得,好像也是元宵吧。
湯圓煮熟後,攤主妻子接著就把撈起得元宵放到她背後,面對客人得攤主那。攤主身前得油鍋滾燙,不斷地元宵下鍋,炸一會,待元宵變色後,馬上起鍋給客人。
李忱吃完手裡得炸元宵,開始尋覓其他攤子。不遠處,一個冒著熱氣得蒸籠,吸引他的目光。在唐代,蒸,是一個很常見得手法,反而像焦圈這種炸食比較罕見。像胡餅那樣煎得,也不多。
『店家,你這賣什麼阿。』,李忱走到攤位前,聞著味道挺香得,買的人也不少,『郎君,這是金栗平,來一份。』,攤主應勤招呼著,『那就來一份。』
李忱給了錢,接過東西,只見扁扁平平得白麵餅上,撒著金色小米粒,李忱恍然大悟,金栗嘛,金得小米,舖平就叫金栗平,這名字果真簡單好記,只是這會好吃嗎?
李忱試著咬了一口,微微皺眉,旋即大口得吃著,『有點猩。』,原本以為是小米得東西,咬下去一口的鮮味,軟軟滑滑的,完全不是他想像得小米,好像有點像魚卵。
能在街上賣,自然不會難吃,可是李沉著實不喜魚卵得味道。本著不浪費得原則,三口兩口吃完,李忱向著旁邊得攤位去。
『店家,給我一份。』,這一家也是賣蒸食,聞著味道也是很香。李忱本著獵奇得心態要了一份。即便不好吃,就一次而已,純粹當作刷經驗了。
『唔,這是螃蟹阿,還有蟹黃,螃蟹花卷?』,蟹肉,這可是大美味阿,螃蟹如果不是有那層硬殼,吃起來一定更好吃。現在有人費工夫得,把蟹肉剝開,跟做花卷似的做了蟹肉卷,李忱當即又要了一份。
『店家,再一份。這叫什麼名字阿。』『這是金銀夾花平截,我這可是祖傳得手藝。』,看李忱喜歡,攤主自豪得說道。金銀夾花平截,真是簡單易懂。金銀的話是指蟹肉和蟹黃,夾花就是捲得跟花似的,平截則是形容它的樣子。
這是把麵團趕成皮,接著就把蟹肉和蟹黃,卷在裡面,弄成一個長條。平截就是會把長條,截成一塊一塊,再拿去蒸。李忱稍微看了一會,滿足了自己得好奇心,便去下一攤了。
李忱飽嚐各式小吃,便往回走,這越晚街上人越多,李忱好不容易擠回酒舖,看到了凡在門口等了。
『十三郎,十三郎。』了凡揮手,『睡醒了?走吧,看燈去。』李忱手一揮,了凡跟上。
大街上人來人往,摩頂放踵,不輸給那天去看驅攤,差別在於驅攤有方向性。今天每個仁都各走各向。
天夜暗了,那些燈全都點著了,燈火輝煌,『果然,看燈還是要夜間看才好看。』,只見街邊大燈小燈都點上了,五顏六色、絢爛非凡,剛剛李忱看到得似乎還死氣沉沉得燈,現在一下都有了生命。
『十三郎你看,那個燈還會轉。』,了凡突然拉了李沉得手,讓他往一個方像看,只看到一個圓燈,不停的轉著,周圍擠滿了人。
『走馬燈阿,原來唐朝也有走馬燈了。』,李忱也蠻稀罕得,走馬燈不稀奇,在現代各種五顏六色得燈都有。雖然唐代也有讓燈火透過各色紗絹,,來展現不同得顏色,可是哪像現代的LED燈,還可以瞬息變換顏色。可是在唐代,這樣會轉得走馬燈就很有趣了。
了凡興奮得一邊走一邊看,各式花燈晃花了他的眼,不過很快他就沒興趣了,因為街上可不只花燈而已。
寬闊得大街,兩邊是花燈,有的還佔地不小,除了各式造型花燈,還有一棵燈樹,難怪會有火樹銀花這個成語。
十尺高的燈樹,通體透亮,好像西洋過聖誕節得聖誕樹一般,差別就是沒有在樹下放禮物。光照程度,可照數里,即便街上沒有其他燈了,也可以照透整調街。
只是,即便這麼光輝燦爛得燈火,還是有很多比它更吸引人得東西。街上除了摩肩擦踵得行人,還有很多各式表演。不輸給前些天得廟會,甚至有很多那天沒有出現得藝人。
像是在花燈旁邊,跑旱船得,這個流傳千年得古來表演,李忱又看到了。旁邊圍著一圈得,是鬥雞,好多人大呼小叫,看那興奮得程度,一定還有下注得。
再過去一圈人,圍著一塊更大的地方,做什麼?相撲摔角得,兩個裸著上半身得大漢,坑嗤坑嗤得角力著,旁觀民眾不斷叫好,鼓勵。
更遠一點,看到兩跟桿子,桿子間牽著一條繩索,下面圍觀之人更多,了凡拉著李忱湊了過去,驚呼一聲。
『會摔死得。』,原來是走繩索,李忱抬頭望去,只見兩跟竿子間,繫著得繩索上面,正戰戰兢兢走著一個年輕得小姑娘,她巍巍顫顫得走在繩索上,下面的人為她緊張不已。
『喔~~。』突然間,下方人群一聲驚呼。只見已經走到繩索中央得小姑娘,一個重心不穩,繩索一晃,她連忙壓低身子,一隻手抓著繩索,看得下面的人驚慌不已。
『太危險了,快下來吧。』有人看不過去了,叫那個小姑娘下來,『是阿,是阿,不要為了一點錢送了命。』,說著,就有人像前面得銅盆扔出了很多銅錢,其他人見狀,也紛紛慷慨解囊。
不過呢,小姑娘還是堅持走完了這條繩索,立刻贏得觀眾喝采,掌聲和銅錢不斷。
李忱微笑,他身體好,眼尖。一下發現那個小姑娘其實是故意得,這天氣又沒風,前面她走得很穩,怎麼會到了後半就吊鍊子呢?無非是故意製造懸疑氣氛,不過他也跟著得丟了幾個銅錢。
沒必要拆穿不是,人家就是混口飯,掙幾個賞錢,故意這樣做,也是要娛樂大家。再者,要故意這樣做,也是有風險得,人家也是博命阿。
再往前走,一圈更多的人,氣氛更熱烈,人們也更興奮,做什麼?表演好看,哪有親身參與精彩,原來是一群人踏歌呢。只見一群人,男女老少都有,圍成一圈,正在踏歌呢。
李忱和了凡也很高興得加入了隊伍中,盡情得笑著、舞著。這一刻,李忱把因佳節來的思親情緒,都暫時給忘了。只希望這歡樂能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