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玉搂住了太子的腰,手上的劲有些大,让太子觉得自己的腰都有些疼了。
“太子爷。”陈如玉哽咽的声音都在颤抖,整个脸都埋进了太子的胸前。
“好了,别哭了。多思伤身。你现在什么都别想,安心养胎。”太子轻轻抚着她的后背,声音格外的温柔。
陈如玉这才慢慢收了泪。
进了腊月,时间就好像过得特别快。一转眼就到了小年,康熙准备封笔,八爷他们这些皇子们也跟着清闲了下来。
最后整理着手头的东西,八爷看了一眼最终由康熙定夺的借款章程,随手拿了一本书压在了上面。眼不见心不烦!
四爷走过来正好看到八爷的这个动作,上前拍了拍八爷的肩膀,道:“好在咱们的想法有一大部分都采纳了,已经很好了。当初不就已经预料到了么?”
“可是四哥,皇阿玛明知道有影响,为何不做的彻底些?”八爷郁闷道。
“皇阿玛年纪大了,更讲究平和。”四爷笑了笑,没有多说。
从一开始,他就已经料到这个结果了。所以当初拟定章程的时候,他是怎么苛刻怎么来,这样稍微有所退让,就让那些反对的人更能接受。
那次早朝的争论后,皇阿玛的案头堆了很多奏折。赞同的和反对的各占一半,提建议的就更多。最后算是折中,删减了一些过于苛刻的条件,又增加了一些可灵活机动的部分,算是最后弄出了一份章程来。
不得不说,有了这个章程,年前来借银子的果然比往年少了不少。毕竟能当上京官的,没多少是家里揭不开锅的。明知道朝廷开始整治这方面了,又有谁会顶风去借呢?除非是真有急用的人。
“八弟,有效果就是好的。咱们也算完成了第一步。”四爷安慰道。
“四哥,我总觉得应该能做的更好的。”八爷心有不甘。他是个做事情追求完美的人。明知道这件事还有缺陷和漏洞,却偏偏不能去解决,心里这个郁闷就别提了。再一想到以后登基的太子也不比康熙好哪去,他这心里就更郁闷了。
“不着急,事情嘛,总是一步步来的。”四爷笑道。他突然就想起了上一世的自己。那时候他做事也是巴不得一次就做好,做到极致。所以很多人觉得他手段极端,过于偏激。
这一世因为性情的变化,他已经改了很多。但看到八爷这样,心里还是高兴的。对于大清来说,需要这样的人。一味的求平稳,容易让一些人得寸进尺。
只是如今的形势下,他还是得劝老八隐忍一些。
八爷吸了口气,道:“四哥,我知道了。”
四爷笑着拍了拍八爷的肩膀,道:“走吧,回府。年前总算是能有几日清闲了。这些事,留着年后再操心吧。”
“嗯。”八爷点头。
八爷府上,一封从扬州送来的信刚刚到。因为有八爷的吩咐,门房直接就把信送到了怡乐苑。
毛彤彤一看就笑了起来。她心里正想着呢,看年前还能不能收到家里寄来的信,没想到就来了。
信是毛承运写的,但看内容就知道是陈氏口述的多。写了八爷让人送了不少年礼去,都是些稀罕东西,外面不好买到的。也写了他们夫妇俩身子康健,家中一切都好,让毛彤彤不要担心。更多的,则是对毛彤彤的不放心。陈氏更是算着她的孕期,说了很多叮嘱的话。
毛彤彤刚开始看的时候还面带微笑,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哭了起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想到马上就要过年,她又一次不能在家,心里就难过起来。
“格格快别哭了,仔细伤了眼睛。”青竹递了条帕子过来。
毛彤彤拿着擦了擦眼泪,笑了一下道:“每次都盼家书,收到的时候也高兴,可看完了,心里就忍不住难过。见字如面,哪里真能做到呢?”
还是现代好,就算是不能回去,弄个电话视频什么的,又能听到声音,又能见到真人的,也就不会这么难过了。
“格格,旁的人连家书都没得看呢!”青苗安慰道。
“也是。我也算是不知足了。”毛彤彤笑道。她这已经算是破例了。想想像张氏和刘氏那样的,还有送到庄子上的汪氏,只怕是进宫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系。她已经算很不错的了。
“爷也是有心了。”毛彤彤看着手里的信,感慨了一句。
“往后的日子还长,格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见着家里人的。”青竹也安慰了一句。
记得贝勒爷以前说过,要是去南巡,就把格格带上,找机会让格格见家人的。
听了两个丫鬟的劝慰,毛彤彤也没那么伤感了,起身道:“来,磨墨。这会把信送出去,正月十五之前应该能收到的。”
“格格慢点!”青竹连忙扶住了她,道:“格格如今肚子大了,还是要小心些好。”
“没事。我还没这么娇贵。”毛彤彤扶着腰道。
其实她的肚子也不算很大,主要是她个子娇小,挺着个肚子就费劲了。
如今她已经有五个多月的身孕,加上冬日又穿得多,整个人就跟个圆球似的,动一下就费劲。
站在书案前写家书的时候,毛彤彤就想起来一件事。她上次让八爷帮忙留意毛明轩年终考评的事似乎还没给她回话呢!
“今儿是小年?”毛彤彤问道。
“嗯。福晋今日在正院摆家宴,说是府上提前吃年饭。”青竹回道。
因为按照规矩,除夕夜,福晋和贝勒爷是要进宫去的。
“那爷今晚要歇在正院了。”毛彤彤随口道。看来今日是没机会问了。看过两日八爷来不来,到时候再问吧。
青竹和青苗却以为她是因为八爷不来而心里难过,还安慰道:“格格,贝勒爷今日来不了,明日肯定一准来。您看贝勒爷最近不也常来咱们院么。”
“嗯,没事。我就是随口问问。”毛彤彤笑了笑,也不解释,专心写起家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