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没过几天,刘信就上门给李克青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懂的铸造火炮火铳等的工匠终于找到了!并且这名工匠的来历也不简单,此人名叫宋典,曾经在襄阳府的火器局做过多年的大匠作,对于火铳以及火炮的铸造可谓是无一不精,如今赋闲在谷城老家,不知怎的就被刘信派人给找到了,并以重金相邀宋典为自家铸造火器。
听闻喜讯,李克青高兴的连饭都顾不得吃,嘱咐了妻子杨秀娘在家好生休息后,就扔下碗筷和刘信一块儿急急忙忙的出了门,也难怪,这火器工坊在李克青的心中可是重中之重,一点儿都马虎不得。
跟着刘信急急忙忙的赶到了军营,在军营的一处别院中,数十名工人在一个大约六十许上下的老头的指挥下,正用砖石和泥土搭建一座高炉,顺带着搭建了一个凉棚,虽然老头的个子不高,甚至看起来有些廋小,可精神矍烁的样子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而此时,老头也发现了李克青和刘信,于是立即就一脸笑嘻嘻的凑了上来:“刘队长,你来的正好,老朽我已经自作主张准备开炉炼铁了,准备在近几日就为贵公司打造出第一支火铳,也好让贵公司检验一下老朽所锻造火铳的质量和威力如何。”
闻言,刘信笑道:“呵呵!有您宋师傅亲自出手,锻造火铳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小菜一碟。”
接着,介绍道:“宋师傅,这位就是咱们荆襄公司的董事李克青,同时也是咱们刘湾村的保正兼青龙山团练的练总。”
李克青一抱拳,微笑道:“宋师傅,久仰久仰!”
“原来你就是闻名本县的荆襄公司董事李克青呐!啧啧,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李董事真可谓是年少有为,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宋昌一脸谄笑,不时点头连带着竖起大拇指,对李克青赞口不绝。
李克青见状,谦虚笑道:“宋师傅过奖了,有幸得您老亲自前来为小生铸造火器,那小生就放心了,以您老的本事,就是在整个襄阳府也能排上名号,能得到您老相助,小生感激不尽呐!”
“哪里,哪里!李保正过奖了!”
见李克青为人谦卑低调,言语间也挺恭敬,宋典不由暗自点头,心里不由庆幸自己来对了地方,不仅待遇十分之好,而且这东家的为人也相当不错。
一时间两人其乐融融,交谈甚欢,经过一番交谈,李克青大致了解到宋典原本就是襄阳府火器局的大匠作,铸火铳火炮的本事在整个襄阳府也是数一数二,乾隆十四年平大小金川时,替前去平叛的清军铸造过不少火铳、火炮,因而积累了大量经验。
可是几年后,大小金川被平定之后,朝廷就再也没有了大的战事,渐渐承平日久,对火器的需求也大大减少,襄阳火器局也理所当然的不需要如此多的工匠了,所以宋典也就自然被裁撤出了火器局。
生活无可依仗的宋典只好带着老婆孩子,回到谷城县的老家教教徒弟或是偷偷的帮人私铸些火铳为生,日子过的很是清贫。
不过,这一切即将成为过去,李克青为了能让宋典帮自己铸造火铳、火炮,已经开出了三百两银子的年薪,如此高额收入的诱惑,宋典当然无法拒绝,以宋典的性格使然,若是能给的起价钱,私铸明令禁止的火炮恐怕也不是什么问题,反正之前这事儿他也不是没干过,只是没有这回在李克青手下这么明目张胆而已。
※※※
因为事关重大,李克青这些天几乎是天天睡在火器坊里面,仔细的关注铸造火铳的流程,并绞尽脑汁搜刮脑袋里的后世的一些军事历史常识。
此时,院中的小高炉已经搭好,连带着一个大大的凉棚,凉棚里面有好几个工人正奋力的使用铁锤敲打着一根浑身通红的铁棍,铁锤打在铁棍身上不时传来“叮当”的声响。
“使劲儿!使劲儿!你是没吃饭还是怎么滴!”
“宋灿,你他娘的到底打到哪里去了,得打准,明白不!”
宋典正站在高炉边,指导自己的儿子和工人们敲打铁棍,并不时催促工人用力。
而李克青也正站在铁炉旁,饶有兴致的观看满清时代的人们如何铸造火铳,在这这前他还真没看过。
在观看的同时,经过宋典的解释,李克青也大致明白了这个时代的铸铳法,一支火铳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枪管,枪管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火铳的优劣程度,也就是射程与穿透力。
在制造枪管的时候,需先将熟铁棍打成铁板,然后再将数层熟铁板卷合成枪管,然后冷却,在枪管的锻造中的冷却环节必须十分均匀,不然就会造成枪管前后质地不一,很容易炸膛。
要将枪管做得质地均匀,在这个时代大多靠的是工匠个人的手艺,并没有集约化标准生产,因此造成的枪管标准不一,质量好坏也不一样,对武器的使用和修复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工业化流水线的生产模式此刻渐渐的在李克青的脑海里形成了。
李克青不由想到,必须要宋典做出一套标准出来,以后铸造火铳或者火炮都要按照这个标准来,也就是整个一套下来需要按照标准的教科书式的数据来执行,然后分工明确,各做各的那一部分,这就是后世工厂流水线的雏形了。
李克青将自己的想法跟宋典这么一说,宋典想了一会儿,然后一拍脑袋道:“这个办法好,要是照这个法子,不仅造铳的速度会快很多,而且质量也有保障。”
解决了枪管锻造的问题,李克青忽然联想到后世的刺刀,因为此时的火铳射速慢,装填麻烦,再装填的空档很有可能对方的士兵会趁此机会冲上来肉搏,所以有必要在火铳的上方再安装一把刺刀,使得士兵拥有近战的能力。
打造刺刀的活儿,李克青打算交给齐大正,齐大正那边刚刚成立了冶铁坊,也需要练练手,因此刺刀的活计就交给他就得了,关于刺刀的形制,李克青当下就按照记忆中的样子画出了粗略的图形,然后等这边火铳的事了,就交给齐大正赶制。
经过三天的不懈努力,十多支带火铳新鲜出炉了,虽然还只是原始的火绳枪,但总算能自行生产了,对于李克青来说却是不小的进步。
接下来,李克青带着这些火铳来到操场试枪,军营的操场上已经站满了士兵,其中有不少人都是这些时日新招募的新兵,全都好奇的围在场外,一杆写有“青龙山练勇”的大旗屹立在营地的上方。
练总李克青此时正带着一众军官站在一旁,杨铁的火铳哨被李克青叫到场中专门负责试枪,在众人的关注下,火铳手们熟练的装填好了弹药,然后静静的等候杨铁的命令。
“举枪!”
“开火!”
随着杨铁的一声令下,火铳手们纷纷射出了铳里的铅弹。
“砰砰砰!”一阵巨响,白烟腾起,铅丸呼啸着飞向了五十步外的目标。
相较于之前训练时设计的二三十步的靶标,为了检验这批新造火铳的射程与杀伤力,李克青特意将靶标移到了五十步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