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许久,咸王嘶哑着声音哽咽说道:
“高卿……”
“臣在。”
“即刻命人前往卤城,请薛崇父子、薛成父子,及各地盐卤家族速来陔陵,送卤侯最后一程!”
“诺……”
话音落下,咸王坐到卤侯身旁,拉着薛腾枯老的大手,悲痛说道:
“大舅,您老就放心的去吧,咸国一定会再次富强……”
言毕,两行泪水潸然泪下,咸王看向百里燕说:
“永兴侯,随寡人来……”
“诺……”
离开卤侯寝室,随咸王无人处,咸王悲痛说道:
“永兴侯,寡人知道爱卿有非凡之才,能否替寡人为卤侯制作上好棺椁,让卤侯永葆不腐之身?”
“启禀大王,现在打造棺椁已是来不及,天气虽冷,但人在死后两日,尸身便会开始腐化,仓促间恐难以备齐。不过当年王太后病危时,曾制椁室未用,至今尚存内府,大王如若不介意,可先将卤侯装入现成的上好小棺,而后殓入椁室,填入熟石灰、石蜡,而后埋入深土,再覆石灰、沙土、石膏将之密闭,可令尸身不腐。”
“那好吧,一切都从爱卿意思去办。另外……”咸王沉声说道,目中闪过一丝绝望:“另外,寡人今年也已五十有二,此前国力衰微,寡人不曾修陵,如今时不我待,陵寝之事,便交由爱卿去边,一定要替寡人择一处风水宝地。”
百里燕闻讯心头一惊,转念想到挖掘王陵将耗资巨大,他道:
“大王正值健硕,万不可轻易言死!”
“唉……寡人心意已决,永兴侯不必再劝,速去准备卤侯后世吧……”
“臣…遵命……”
当日下午,卤侯气绝,咸王于宫中宗庙置灵堂,享国葬待遇。西寰闻讯消息,问计季锦昇:
“季将军,卤侯之死,晋国可有利可图?”
“启禀公主,卤侯是盐枭之首,盐枭依附卤侯,而卤侯依附咸王,三者互为依附,世代相传,故而卤侯一死,盐枭势力有所松动,对太子是个机会。
眼下咸王尚未将盐枭势力托付于太子,此番卤侯新死,太子与公主若能有所最为,可趁此时结好盐枭,日后或许可为晋国所用。”
“那如何能以晋国之名结好盐枭?”
“公主长子公子拓,今年已有十岁,此番可让拓公子守灵,以示咸王血脉正统,同时卤侯出殡,太子扶灵,可令盐枭清楚知道,这是咸王的意思,以彰显太子不可动摇的地位。”
“那百里燕、高勋会否从中作梗!”
“断然不会,此乃姜氏家事,太子扶灵,名正言顺,百里燕、高勋无理干涉咸王家事。”
“好,你即刻让顾晨前去联络准备,务必面面俱到,不可使盐枭小视我母子。”
“遵命!另外,还有一事殿下应该提前准备。”
“何事?”
季锦昇环顾四周,示意左右退下后,凑近西寰小声说道:
“历代君王活五十者不过半数,五十以上者不足两成,活五十五岁以上少之又少,者咸王今年五十有二,以属下之见,咸王多半也逃不过命数,而且百里燕之前去了司天监,属下猜测,定是咸王为挖掘陵寝之事。”
西寰闻讯诧异:
“挖掘陵寝!难道不应是咸王登基之初就该动工吗,咸王至今未挖陵寝?”
“本来是要挖的,当年公孙岳开始着手选地之际,遭逢中原大旱,继而我晋国攻咸,咸国国力从此一蹶不振,后来又遇黑巾叛乱与南征,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咸王根本无暇,也无力大兴土木。现在咸王年过半百,国力已有恢复,挖掘陵寝势在必行。倘若突然亡故,咸王将面临无穴下葬之尴尬!”
“那于我晋国有何利益?”
“公主,当年我王以先王病故之机,将陈方石贬去守灵,范丞相才得以上位。如若咸王数年内亡故,而陵寝未成,那可顺理成章将百里燕贬去督造陵寝,令其守陵,如此可轻易将其放逐,永绝后患。”
“此计甚妙,那便依季将军计策行事。”
按惯例,“死事如生”,新王登基不久,会开始着手自己的陵寝挖掘,受劳动生产力以及陵寝规模制约,陵寝的开挖短则两三年,长则十年,往往劳命伤财得不偿失。
司天监作为掌管时间、天文、历法的官僚机构,也担负陵寝吉地的勘探和选择,陵寝的挖掘和最终的填埋工作,由君主顾命大臣全权负责,守陵则由新王钦定。
第二天,陔陵城头挂满白幡,官员、守军着麻衣戴孝。宗伯泰得百里燕消息,中午赶到永兴侯府,一直等到深夜百里燕离宫回府。
“侯爷。”宗伯泰略施一礼。
“让宗伯先生久等了。”
“卤侯新死,侯爷急招宗伯前来,可是为咸王挖掘陵寝之事?”
“嗯,正是,去我书房说吧。”
二人来到书房走下,百里燕嚼着糯米糕,就着温水,边吃边说:
“宗伯先生果然料事如神,若非为陵寝之事,本侯也不至于搬请先生前来。咸王已密令本侯,择吉地开挖陵寝,虽尚不知大王所需何种规制,但以大王心意,多半不会太小。
以当下中原局势,黑巾之乱尚未平息,日后新占土地还要安抚,短时内再挖陵寝,耗费国力甚巨。
本侯急找宗伯先生此来,正是商议此事,先生可有计策,暂缓陵寝开挖?”
“此事侯爷其实大可不必担忧,大王元寿远未到尽时,故而拖上三年五载再挖也不迟。”
闻听宗伯泰之言,百里燕蹙眉不解:
“宗伯先生怎知道大王元寿远未到尽时?”
宗伯泰浅然一笑,淡然说道:
“天相昭昭,命数自有天意,咸王命中劫数散尽,余生福缘广泽,其寿少则八九年年,多则十年更多,此时挖掘陵寝,实乃劳命伤财,对侯爷极为不利,且日后必有大劫而至,故而陵寝之事,越晚越好。”
“嘶……宗伯先生,本侯也是郎中,也知道人寿之长短,先生不曾给大王诊脉,怎就知大王还有八九年,乃至十多年元寿?”
“呵呵……侯爷有所不知,我法天道派传有秘学,可测天机运术,元寿之法乃其中小术。”
听到这里,百里燕更是困惑,他当然不会相信天下间有什么未卜先知的玄术道法,但宗伯泰从无失算,也不会托大,要说咸王再活八九年年十多年,站在现代人角度看,完全有可能。
只要医疗条件和物质生活跟上,合理饮食起居,以咸王的条件,就是活八九十岁也不成问题。但宗伯泰把时间框死了,不免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思考片刻,百里燕转念问道:
“宗伯先生,就本侯而言,本侯是不信玄术之说的。先生说咸王少则可活八九年,多则可活十多年。既如此,先生莫非也早测得卤侯今年亡故?”
“侯爷是不信在下所言?”
“并非本侯不信,而是本侯要依据,凭空断言总得有个依据。”
“那好吧,在下就问侯爷,卤侯可是死于意外?”
“卤侯死于摔倒,而此事早已传开,先生要说服本侯,需有独密之事。”
“既如此,其实一事侯爷应该心知肚明,却至今未公诸于世。”
“先生所指何事?”
“侯爷不觉得自诞世以来,种种所作所为之事,皆异于今人之举,而侯爷自己却并非今人,可是如此。”
“嘶……”百里燕猛是大吃一惊,脊背寒意直冲天灵,强压心头震惊,忙是追问:“先生能否说的在透彻些?”
宗伯泰此时泯然一笑,道:
“在下家师多年前言,中原气象原本浑浑噩噩混混沌沌,确是在乾坤间陡然骤变紫薇气升,后又算得天命归自咸地。若是说的再仔细些,变数始于盛元615年,发自正东而止于正北。侯爷,还要在下说的再清楚些吗?”
“你…你们……”百里燕深感错愕,胸前掀起惊涛骇浪。
宗伯泰明里暗里说的已是非常清楚,盛元615年在中原东面发生一次巨变,而那个节点,正是百里燕前世寄生到这个时空,最终停在北方的咸国,恰好又是如今所在。
宗伯泰当然不可能知道他来自于一个未来技术的时空,但能清楚说出关联,已是让人感到震惊。
倒吸一口凉气,百里燕仍不甘心,他道:
“宗伯先生,能否说的再详细一些?”
“侯爷,冥冥中天机不可泄漏,今日知道越多,日后必遭劫数反噬,侯爷难道还想窥测天机?”
眉宇中骇色浓重,百里燕隐隐想起中国古往今来众多谶者,如李淳风、袁天罡、刘伯温、赊刀人等,再想想当世,也许不无科学之外,尚无法破解的认知。
思考许久,他继续说道:
“本侯就问先生三件事,先生若能答出,本侯不在多问。”
“侯爷请说。”
百里燕左右看了窗外,起身去将木窗合上,来到门外与蒋杰吩咐说道:
“蒋杰,清空书房半径十步内所有闲杂,不得本侯同意,任何人不得入书房!”
“遵命侯爷!”
言毕,百里燕合上木门,走回到桌前坐下,凑近宗伯泰小声问道:
“先生,你可知这世上还有空前强敌!”
“侯爷是说,北海之北有变势。”
“嘶……”百里燕暗惊,忙又说:“先生怎知?”
“呵呵…”宗伯泰浅然一笑说:“丰年不期始危变,王侯乃定天枢星。此乃连环大劫呀。”
百里燕很清楚,北方未知文明的强,大绝不是宗伯泰所能想象和认知的层级,这件事自始自终只有百里燕一人藏在心里,而北海之北,明确指出了北海以北大洋彼岸,变势极可能就是来自北面的战争。
虽听不懂宗伯泰谶语何意,但他能料到北半球的对南半球即将带来的深远影响,籍此一点,足可信他。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