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真意破镜的事情,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毕竟在踏浪境界,待的已经够久了。徐仰止却还有些不满意,他拉着余真意说道:“你现在战斗经验,还是太少了,一定要跟我回武当山。”
余真意点点头,破镜,没必要。压境,其实对他来说,也没必要。他的基础,已经打的很好了。相信在同境界中,他不会虚任何人。
这几天下来。菩提州何家的婚事,已经差不多了。最后的日子,会请上菩提州有头有脸的人物过去。九禅寺自然也不例外,几天前,就收到了邀请函。
这中场面,普通弟子去,不合适。
福井大师更不可能亲自去。
于是乎,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彩云身上。彩云这些天,脱去了身上彩袍,换上了一身灰色袈裟,看上去就是一个尼姑。不过如今的彩云,气质更加出众了。
在福井大师的传授下,她习得了《朱颜白骨道》,全身上下,散发着一种神圣的味道。跟当初的鬼物,完全不一样。一般人,根本就看不出来,在她体内,还有无间鬼煞的骨架。
说实话,传成这个样子,彩云是抱着很大的决心。
在如今这个时代,尼姑可不怎么受待见,因为曾经有“暗娼”一词之说。是因为前些年,另一个佛门修士中,出了一件事情,让尼姑一词,不再圣洁。
一个皇家寺院的尼姑某天读着经,不知道是触动了哪根俗世神经,忽然就恍然大悟道:“那些每日以皮肉招揽顾客的娼妓,追逐金钱,并不在乎品德高低,所以被称之‘淫’,但是如果能跟着一个恩客从一而终,也算是忠于夫妻之道,那不算是违背伦常。
这位大彻大悟的女尼跟一位方丈坠入爱河,竟然还生下了一个孩子,当时的人们戏称这个孩子是“真佛种子”。
如今,真佛种子,有爹娘的帮助,更是踏上了修行之路,位列天榜第三十八位,乃是窥意境的大修士。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大唐举国震动,无数人对那尼姑痛骂不止。与此同时,有一些人,也起了坏心思。俗话说,有需求,就要供应。
大唐除了寺庙之外,也有很多尼姑庵。
有一句流传的俗语“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颇有以讹传讹之嫌。其实,“寺”与“庙”各有其意义。
“庙”是供祀祖宗的地方,像皇帝的“庙”称为“太庙”,后来也有用作祭鬼神、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的,比如说“孔子庙”,而“寺”才是和尚修行之地。
随着佛教寺院的兴盛建造,“寺”就从“官寺”演化成了“佛寺”。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和尚的修行之地。
寺庙是为一些男子修行的场所,而尼姑庵则就给向佛的女子修行的。场地虽然不同,但是修仙论道之术显然是一样的。只是尼姑庵,显然名气上是要远远的落后于寺庙的,这是因为女子会选择修行的人数远远比不上男性。
尼姑属于一群脱离尘俗、皈依佛门的出家人,理应不再留恋红尘,并与世俗隔绝,在庵院中与青灯、佛卷、木鱼为伴,过一种清修的生活。
那尼姑庵缺少香火的话,如何才能够维持一个尼姑庵的正常运行,以及尼姑们的生活起居呢?
有些尼姑庵只不过是一些女性,为了谋生计才建立的场地,为的就是专门行暗娼和骗术,就如同黑店一般。甚至有一些尼姑庵里面的尼姑,还受到当地官府的庇佑。
只因为这些尼姑们也会定期将从客人手中拿到的金银财宝奉送给官府人员。而古代很多过路之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尼姑庵是一个黑店。往往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早就已经行李包裹全空了。
至于为何说是暗娼之地,那可能就更让人难以相信了。
然而事实上却真是如此,尼姑庵里面并不仅仅只有女性才会来求神拜佛,包括男性同样也会来到尼姑庵。
而这些尼姑庵里面的女人,也不过是一些可怜的吃不饱穿不暖的女人。她们很容易和一些香客勾搭在一起,时间长了之后就成为了一些不可描述的场地。相对于妓院青楼明目张胆的行皮肉生意,显然这种尼姑庵更能够满足男人的猎奇心理。
这种感觉,让香客流连忘返。
这些女子,行为举止均模仿道姑尼姑,住着道观佛寺,却行尽风花雪月之事,江湖人称风月仙子。
这些女道女尼们不专修佛法道法,也不清心寡欲,只爱每天打扮自己,招揽客人。所以来尼姑庵游玩的人,都一定去这些“风月仙子”处走一遭,称之为“开荤”。
大大小小的道观坐落各地,香客络绎不断。由此,那些道观里的小道姑们凡心未绝,时常与一些香客发生些风月情事,所以某位大儒特在尼姑前前刻下“虫二”借此暗自讽刺此地“风月无边”。
好端端的尼姑庵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有一部分原因,是“真佛种子”引出的,当然也有别的原因。
有一段时间,泰山上的寺庙道观香火渐淡,为了挽留住香客的脚步,一些动了歪脑筋的掌门方丈开始不择手段。
他们选出一些年轻有姿色的小尼姑,让她们蓄发梳妆,学习琴棋书画。还特地给这些尼姑设计出一种叫“莲瓣精葛缁裙”的制服,穿起来兼具出家人的出尘与含蓄的妩媚姿色,更加吸引人眼球。
就这样,这些寺庙道观明里暗里建造起一个个春来楼,做起了表里不一的皮肉生意。尼姑庵提供的服务刺激又独特,吸引众多寻欢的香客一掷千金。
山上的道观佛寺再次香火兴旺,甚至抢走了山下妓院的生意。
妓院老板们也颇懂得顺应潮流,跟着将奢华香艳的花柳之地装修成青瓦低檐,清淡禁欲的道观模样,原来倚门卖笑的妓子们摇身一变,变成带发修行,素裳持斋的美艳尼姑。
“风月仙子”,从此声名远扬。
吃得是山珍海味,而且这些姑子每吃一餐,都要花费数十金。仅仅一道素菜的做法都极尽复杂精细:“先炖嫩鸡肉、火腿,煮至汤汁浓稠,然后取汤汁与豆豉、面筋腌制浸泡,小火煨煮,实在肥脓鲜美。”
住得是豪华山景,雅致奢华,看似是青灯古佛,实则是“奢华的风月”。平日里还可以边泡温泉边观山景。
尼庵院宇深邃,陈设华丽,加上尼姑们貌美才高,“皆以能诗善画闻”,又酬应周至、通晓人情,这些尼姑庵成为了当时名流雅集的高级场所。能携尼出游,甚至被视作一种潮流。
庵尼多俗家装束,无异句栏,舞衫歌扇。”每日跳舞唱歌,招待客人,好不快活!
有些尼寺,本来就是贵族家庭姬妾出家之处,这些大家族出来的削发之尼,难免尘根不断,甚至做出与人霍乱的丑事。如大唐公宅东有一尼姑庵,就是某位王爷家退闲姬妾出家之处,门禁相当严慎,一般之人也不敢进入。
但并非所有的尼寺都有如此严厉的门禁,有些也并不禁止一般
男子进入礼拜。这些男子进入尼寺之后,就不免为里面那些不安分的尼姑所惑,甚至被人养在寺中,直至死亡。
这决不是虚言,完全可以拿发生在太宗年间与女帝的两件事情加以证实。太宗年间,有工匠在修理一座尼寺时,在寺里发现了缠棕帽,帽上还有水晶缨珠。
工匠就将寺中所得之珠拿到市上出售,被主家发现而告到衙门。官员在审问此案时,问工匠珠子的来处,工匠就如实交代,才知有一少年因为偷入尼寺,而为纵欲尼姑所留,最后死于**。为了隐瞒事实,尸体无法运到外面,就只好将其肢解,埋在墙下。
女帝年间,常熟有一位到京城参加会试的举人,闲来出游,七天没有回家,无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其实,也是到了一所尼寺,被群尼所留。每天早上,尼姑开门出去,到了晚上再偷偷携带酒肴回到寺中,与这位举人饮酒取乐,所以根本无人知晓。
一天,举人起了惧怕之心,于是跳墙出来,已是“然一躯矣”,身子瘦得令人难以相认。
直到这时候,朝廷才修改唐律:“僧道尼姑女冠有犯奸霍乱者,就于本寺门首枷号一个月,满日发落”。
即使如此,在现在的女尼中,还是出现了与世间俗人私通的现象。如饶州有一女尼,与士人张生私通,最后还嫁给了张生。有人专门就此事赠一诗,云:“短发蓬松绿未匀,袈裟脱却着红裙。于今嫁与张郎去,羸得僧敲月下门。”
女尼一词,在世人眼中,确实不太光彩。
这些腌事情,福井神僧自然是跟彩云说了。说彩云可以接着穿彩衣,不影响修行。可彩云毅然决然的,脱下了彩衣,穿上了袈裟。
这些天,由鬼修佛,效果还不错。
于是乎,几人便一起下山,离开了九禅寺,去往何家。
临走之前,福井神僧看着徐仰止,说道:“此番一别,怕是咱们最后一面了,老家伙,你能下山确实不容易。可是妖族来犯,咱们总得做点什么。”
徐仰止微微一笑:“贫道下山是来历练红尘的,妖族的事,有殇阳真人在呢。”
福井神僧伸出手,上面有一串念珠,他说道:“殇阳真人的情况,好像不太好,如今的九州修士,窥意境以上的修士,不止还有多少?”
徐仰止摸着自己的下巴:“怎么着,也有一二十个吧。”
福井神僧有些无奈:“年轻一辈的,又有几个?”
"一个都没有。"
确实如此,青云榜上,排在第一的知寒,还有排在第二的陈墨语,最多也只有窥意境。修行界,是很公平的。修道种子,如同一朵朵野花一样,一同绽放。
可是近些年,有些不对劲。
大唐最厉害的两位年轻人,只有窥意境,这不合常理。
要知道,当初的那代人,可是有覆地境,也有翻天境。
怎么到这一代,就不行了呢?
福井神僧以神通,夜观天象,发现大唐如今的修行气脉,好像被谁给堵住了。气运好像被人夺走,年轻人只能修到第四步,窥意境。
天地之间的气运好像被锁住了,没有天地气运,如何翻天覆地?
福井神僧知道了这件事情,忧愁不已。
徐仰止只是朝前走了走,说道:“年轻人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吧,我们这些老家伙,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