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逸尘脸色有些难看,他来九河县,一是为了求学,这里的县学有一位老学就,对于科举颇有经验,江逸尘来此,也有向他求学的打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躲避此人了。
苏文庆见江逸尘的样子,似乎并不想和外面那女人见面,遂问道“逸尘,那门外可是你妹妹?”
江逸尘苦笑“非是我家妹妹,而是一位世交的妹妹。其母和我母亲是手帕交。”
此时门外又传来声音“墨雨你让开,若是不让,等会我定要逸尘哥哥教训你。重重的罚你!”
墨雨脸上也是带着无奈,不过心里却不以为意。这正是公子让我来堵你的,怎么可能罚我?就算是要罚,那也只是表面功夫罢了。
嘴上,墨雨却道“方姑娘,公子正在里面待客,你不好去见。”
这位却是叫方心悦,乃是江家的世交。方心悦的母亲,又是江逸尘母亲的手帕交,从小就认识。两人的母亲有意结娃娃亲,只是江逸尘的父亲未能允许,但也定了个口头的约定。若是两小自愿,那也可结亲家。
方心悦自小就喜欢江逸尘,如此飘逸出尘的男子,五官精致到少有人及,待人处事又极有礼貌。加上文才不错,武艺也是不低。方心悦正是喜欢的紧。再过几年,就要及笄了,方心悦正是想在那之前定下来,好嫁入江家。
只是江逸尘本人不太愿意,回回都是顾左右而言他,此次更是跑到了九河县来,她心里不悦,却也追了过来。
此时见墨雨不让,方心悦心里更是不开心,说道“墨雨,你别诓我。逸尘哥哥在九河县又不认识人,哪里来的客人?别不是从哪个花船上招来的花魁吧?”
墨雨不让,方心悦却一定要闯。但方心悦始终是姑娘,地位高,又是女孩,墨雨也不敢多拦。所以没多久,门就被方心悦撞开,挤了进来。
只是一看,里面果然是个面容英俊的少年,和江逸尘正一起看书,旁边是一套茶具,另有一些点心之类的。
江逸尘有些不悦,喝到“方家妹妹,你这成何体统。我这招待好友一起读书,你一女眷,跑来做什么?还不快快回避,尽早回家去!”
方心悦却不离开,反而笑嘻嘻的走过来说道“逸尘哥哥,还有这位哥哥,你们两个男人又哪里会那些茶道?我正好学了茶道,就让我给两位哥哥煎茶吧!”
江逸尘还想说什么,但又顾忌到方心悦的名声,不好多说。苏文庆虽是近来才交到的朋友,但两人极为投缘,没多久就成了至交好友。只是这事情,也事关方心悦的名节,他还是不说了。
方心悦也不理江逸尘,自顾自的坐下,就拿了茶具开始煎茶。苏文庆见这女孩容貌端正,性格里带着一股辣味,也不反感。但看她煎茶的手艺,还算是不错,可见是用心学了,而且学了不短时间。但心里拿七妹妹一比较,却还是觉得,自家的七妹妹比她要好出很多。虽然七妹妹是自己看书,自己琢磨的。
苏文庆可不知道,苏雪烟在现代也是学过茶道的。只是现代的茶道,和古代也有区别。文化几经发展,自然是有改易的。但放到现在,也只是觉得和现有的茶道不一样,却也别有一番风味了。
方心悦给两人倒了茶,才问道“这位哥哥叫什么?”
苏文庆没有说话,江逸尘介绍到“这位是我好友苏文庆,乃是本地父母官的嫡子。”
方心悦眼前一亮,笑道“那就请文庆哥哥尝尝我的煎茶手艺,再请评价一番,我的茶道如何?”
苏文庆点头,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唇齿留香,这是好茶。
苏文庆笑道“逸尘这茶饼不错,虽不是那龙凤茶团,但也是少有。方家妹妹的茶道也是不错,可说是锦上添花了!”
这已经是极高的评价了,但方心悦却听得出一些隐含的话题。苏文庆的话,不尽不实。
方心悦平时也是对于自己的茶道很是自傲,她可是拜了一位极有名的女先生为师,精心学过这茶道的。为的就是给江逸尘煎茶,也好凑近关系的。那位女先生的丈夫,是一位茶博士,对于茶道,那是十分有水平的。
博士起源于战国时期秦国,为古代官名。汉朝为太常寺属官,是通晓史事、掌管图书典籍之类的官职。后来演变为收授门徒、传授经学的学官。茶博士最早出现于唐代,彼时茶风盛行,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御史李季卿到江南视察,听说有个叫伯熊的人,精于风雅茶道,便派人前去请来演讲。此后,李季卿又听说陆羽精于茶艺茶道,也请来演讲。李季卿见陆羽衣着朴素,一乡野村夫模样,很不高兴,演讲一完毕,就命仆人取钱三十文,打发“煎茶博士”(陆羽)。茶博士由此而来。
这茶博士本意是用来形容陆羽的,陆羽著《茶经》,唐德宗李适曾当面称陆羽为“茶博士”。
大周朝延续前朝的意思,加以引申,设立了这茶博士,专事茶道。
正是因为自己师从茶博士的妻子,方心悦很是自傲,觉得自己的茶道同辈之间,无人能及。即使是前辈长辈,也少有人及的。
此时见了苏文庆的表情,顿时说道“苏家哥哥,可是觉得我的茶道哪里有瑕疵?又或者觉得我的茶艺不精,不知道哪里有了缺失?还希望苏家哥哥指出,我好回去向师父请教。就算是我师父不知,但我师父是茶博士的大娘子,想来茶博士应该知晓。”
她因为不满,所以连称呼都改了。原本用的文庆哥哥,此时却称苏家哥哥,显然是对苏文庆有些不满。甚至话里话外,都是讥讽。我的茶艺,传自茶博士。你一个无知少年,居然还敢嫌弃我的茶道?
苏文庆皱了皱眉,不知道这姑娘那里来的怨气。自己又没有嫌弃,也是夸赞了锦上添花,如此应该没错才是。
“方家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