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荆州与三分天下(1 / 1)

<>曹公南征刘表的具体时间在2008年七月,但是大军刚发不久,那刘表就一命呜呼了。

刘表算是万幸,没有亲历战争之苦,他虽无四方之志,但也绝无可能如儿子刘琮那样轻易放弃苦心经营了二十年的地盘。

能够盘踞荆州长达二十年之久,足以说明刘表还是颇有些道行的,但是刘表长达二十年的挺立,主要依靠的却并不是他的道行。刘表只算得中质之才,他的挺立主要还在荆州初时并非战争中心,曹公还无力展其触角。

人都言刘表之失首在没有四方之志,这话极有道理,汉末之时野心家到处纵横,中立只是一时的妄想而已,这近乎坐以待毙。

你打不打人,人都要打你,所以当时自保的法门只有一个,就是主动出击,先灭了对方。诸葛先生后来虽然明知攻取魏国希望不大,但仍要一再出兵,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懂得这个道理。这到底有一线机会。

然而刘表若果有四方之志他就能成功吗?恐怕未必。刘表无四方之志,妄想以保持中立图以长存此为一失,但我认为他难得长存的原因却主要在他的能力方面。

我说的能力不是运筹帷幄或纵横驰骋的那种能力,而是选贤任能,合众之智的那种能力,作为领袖来说,后一种能力其实比前一种更为重要。刘邦智不如张良、萧何,勇不敌樊哙、彭越,但是他却能够靠超绝的御人之道成就千古罕见的霸业;昔齐桓王小白既好色又好猎,基本是享乐第一,但他就因为能够放手用人,善于用人而终成春秋五霸之首,此足以说明君王的个人能力并不能成为事业的首要基础。

厚黑教主说人主成事的主要基础不在自己的本事,而在量大,在能够最大限度地使臣下的能力发挥出来,此话诚然。同样的人在曹公这里能够成为人才,能有超常的发挥,而在袁绍、刘表那里或无出奇之处,或根本无所显示,这个问题是再不能不深思的。

刘表在用人上的欠缺几乎与袁绍等量齐观,如管仲所说的“害霸”四项他无一不占,此即为“害霸”之一之“不知贤”,“害霸”之二之“知贤而不用”,“害霸”之三之“用而不任”,“害霸”之四之“任而复以小人参之”。

荆州因得二十年之稳定,乃成为天下士人的一块避难宝地,如诸葛先生、庞统、徐庶之流的绝顶高才都曾隐居在此,然而此三人居住荆州多年,刘表却一个未知,一个未用,此足可谓最不知贤。

刘表号称“爱民养士”,但他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当年从长安逃往荆州的大才子王粲后来曾对曹公如此说道:“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海内俊杰一时都归于荆州,而刘表却仅于赡养而已,此便为“知贤而不用”。

巴郡甘宁乃一勇略兼备的大将,当年曾带领八百僮客投奔刘表,却不见大用,乃使得甘宁认为刘表为一儒人,不习军事,逃离而去。甘宁入吴之路被黄祖所阻,乃逗留于夏口,而黄祖仍以凡人待之,此误终成为甘宁后来击灭黄祖,为孙权打开荆州大门的祸端——这却就不单单是一个“用而不任”可以尽言的了。

刘表所宠信者却是蔡瑁、张允这等人物,此即为小人之辈,刘氏之长幼之争盖出于此辈,荆州士人的惨祸也无不与其相关。刘表之从事南阳刘望之,有二友因为谗言被刘表所杀,刘望之不久也被刘表罢官回家。刘望之的弟弟因此劝刘望之远离刘表,结果刘望之不能听从,终于也如两个朋友一样命归黄泉。刘望之之事只是一个例子,刘表的“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实已到了见者色变,闻者色变的地步,西平和洽是为此跑的,河东裴潜亦是,南阳韩暨还是,这些人无一不是贤能之辈,后来无一不成就非凡。

以此而论,本人为中平之资,而又不具刘邦、小白之能的刘表即使是大有四方之志也是不成的,他没有四方之志倒还好些,否则他可能死得更早,死得非常凄惨。人还是有点自知自明为好。

刘表的无四方之志却并非出于自知自明,他是书生见识,书生胸怀,真正有自知自明的是他的儿子刘琮。曹公大军压境之时,刘琮能听从蒯越之言选择投降,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胆怯无能,一方面却也是因为蒯越的话非常有理。

蒯越当时是这样说的:“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以新造之楚而御中国,必危也;以刘备而敌曹公,不当也。三者皆短,将何以待敌?且将军自料何如刘备?若备不足御曹公,则虽全楚不能以自存也;若足御曹公,则备不为将军下也。”

强弱之势此为其一;曹公挟天子在手,反曹即为反主,名义不正,此为其二;刘表刚死,荆州人心浮动,刘琮根基浅薄,统御无力,当其时更无胜算,此为其三;除了势不能敌这一关键点必使得荆州大族蒯越等人为自身计,为刘琮计,要选择投降外,第四点或许更为重要:刘备是否就能战胜曹公呢?如果不能战胜,反而不如早早投降好。如果能够战胜,但以刘备的声望能力,刘琮最终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而已,这是何苦来哉?

就如此,刘琮是非降不可,且投降有理,有趣的是刘琮的投降原因之一在刘玄德身上,而曹公急于征讨荆州的原因之一也在刘备身上——他是因为刘备这些年在荆州的声望越来越高,深怕他坐成大势,以后难制——刘备竟成了风箱里的老鼠。

当初刘表得到刘备,自幸是得一大助,但是刘表却又疑忌刘备,所以就将他派到了樊城,让他把守荆州北门——刘表是既想借刘备抵御曹公,却又在暗中防范,这自然就造成了刘琮降曹之事刘备不得预闻,事后得知却大势已去的结果。

刘琮一降,遂使刘备处于曹公首冲,及刘琮可能有的夹击地位,刘备当然无可能成功抵御,于是刘备在一番讨论之下随即带领部下向江陵退去。

江陵为荆州郡治,军事要地,且存有大量军事物资,故而成为刘备的首选。但是江陵的这一优势曹公也知道,所以曹公随后紧追而来。

曹公追到襄阳之时,刘备已经越过很久,曹公不得已这才挑选了五千精骑,以一日一夜急行三百多里的速度先行拦截。曹军堪堪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一场激战之后,被一时拖住的刘备眼见得江陵再也去不成,只好与诸葛先生、张飞、赵云转趋汉津,会合关羽、刘琦去了夏口。

刘备本有可能先期到达江陵的,可是他明知无用却在临走之前还要去责骂刘琮一顿,责骂完了,他还要去刘表墓上大哭作秀,再哭完了,他这才带上自愿跟随他的所有百姓慢慢行进于险途之中。

军民十万余众,辎重数千多辆,他们一日只能走上十里多路。

去年曹公北征乌桓之时,刘备曾劝刘表趁机攻取许都,但是刘表没有听从。当曹公还,刘表耳闻曹公长途跋涉九死一生的险状大为后悔,对刘备说:“不用君言,故为失此大会。”但是刘备答道:“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之来,岂有终极乎!若能应之于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以此可知,刘备并非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他实是因为机会无终,更为重视民望才甘愿如此慢慢行进的。

刘备早年就有数次崛起的机会,但他都托口仁义拒绝了,刘备早成大名,曹公早将其与己并列,但是刘备却终到赤壁之战后才有了立足之地,从这一点上说,刘备到底是成于仁义还是失于仁义,到底是成于厚还是失于厚呢?这个问题却不好回答。

一个人懂得以仁义为武器,他就算得仁义,不过刘备有些时候是的确有点拘泥,有点惺惺作态了,所幸他还没拘泥到不顾性命的地步,所以他这次在紧急关头到底还是丢下他“不忍弃之”的百姓跑了,所幸他还没虚假到连天下都不要的地步,所以他最终到底还是取了他同宗刘璋的益州。

刘备因这一跑,终于跑出了一个孙刘联盟,跑出了一个赤壁大战,而赤壁大战的最终结果就是曹孙刘三分荆州。曹公自此在军事上再也没有大的建树,而刘备在此后却凭着荆州这一个立足点趁机开始了迅猛的掠取。三分荆州便是三分天下的基础,赤壁大战的最大受益者无疑就是刘先主玄德先生。<>

最新小说: 大唐:开局娶长乐,她却逃婚了 大宋小王爷 怀了天下第一的崽 梦幻西游:最强龙宫 大秦:仙国帝君 亿万神豪:从无限返利开始 独宠贵妃 锦衣佞臣 网游CF:我成了生化幽灵 大唐:神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