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现在怎么办?就在赵飞燕举目无望时,有个人主动跑来对刘骜说“皇帝的事,就是我的事。赵婕妤想当皇后这事,包在我身上了”说这话的人是王政君姐姐的儿子淳于长。淳于长年少时就凭借关系,入宫当了黄门郎。但迟迟不见升官…
怎会这样呢?淳于长后来悟出了一条门道:想升官?就得会拍马屁!要拍,当然找适合的人。于是他便锁定了王凤!
王凤生病时,淳于长主动照顾王凤的起居。早晚不离,端茶倒盆,脏活累活全都无怨无悔地包了。所谓天道酬勤,王凤终于被感动了。临死前,他专门对太后和刘骜交待说“淳于长这小伙子不错,要好好培养”刘骜很够意思,不久就将淳于长调到自己身边工作,挂名侍中…
自汉朝开国以来,几乎每个皇帝都有自己宠信的小人。淳于长算是石显之后,在新皇帝身边崛起的后起之秀。不过这些所谓的皇帝宠幸,最后大多下场都很惨:不是死在老皇帝手上,就是死在新皇帝任上…
现在,淳于长还活着,死离他还远着。他还有很多生意没做,还有好多钱等着他去赚…淳于长在官场里跑动,但他的思路全是生意经。淳于长想到:当初王凤死前,可是将自己托付给王太后的。所以自己在太后面前还是能说得了话的。冲着这点,不妨就去游说攻关。一天不行就两天,两天不行就三天,一直到拿下为止…
淳于长大胆要求,接下了刘骜这趣÷阁大生意。如将刘骜手里这趣÷阁单子跑成功,这辈子就吃穿不愁了!
然而很快,刘骜就听到了淳于长传来的坏消息:王太后还是不肯松口…刘骜很失望、赵飞燕很发愁。唯有淳于长却自信地笑道“不急,一口吃不成胖子。王太后是根老骨头,必须得慢慢熬,慢慢啃。终有一天,会被啃下来的”又不是小孩子,还哄得这么好听干嘛?刘骜很无语…
淳于长乐观的继续道“王太后不是说赵婕妤配不上陛下您吗?事实上,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刘骜半信半疑地问“真有办法”当然有办法,如没两把刷子,怎敢接你这么大的活?淳于长笑道“王太后说赵婕妤出身卑贱,那就请陛下马上给赵婕妤的父亲封侯。这样,太后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对哦!如能封赵飞燕的老爹为侯爵,那不就好说话了吗?淳于长的话如春风拂面,一下子就将刘骜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曾定下一条规矩:无战功者不得封侯!可事实上,那就是一句废话!刘邦死后,几乎没人认真履行过那条规矩。相反,在封侯方面,汉朝皇帝一个比一个乱来。而乱来的集大成者,便是汉成帝刘骜!刘骜创造了让王氏外戚一日封五侯的奇迹,所以要封赵飞燕父亲为侯,在技术上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赵氏姐妹的生父冯万金、名义上的父亲赵曼,此时都已去世。而赵氏姐妹在进入阳阿公主家学习歌舞之时,曾拜阳阿公主家令赵临为义父。永始元年(BC16)4月15日,刘骜封赵临为成阳侯!
封完以后,刘骜心里爽了一半。这下子,大事总算成功一半了吧?可就在这时,刘骜突然收到一封奏书,还没等看完,刘骜就迫不及待的跳起来骂人了:娘的,成心来搅我的局,坏我的好事。有关部门赶快帮我去把他拿下!
刘骜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原因是有人指名道姓的骂赵飞燕不是东西,而是妖精!更令刘骜没想到的是,骂赵飞燕是妖精的人来自于自己的刘氏宗室!
此人名唤刘辅,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河间王刘德的后裔,时任谏大夫。这骂书不长,却字字刺眼,大开刘骜的眼界。意思大约如下:陛下到现在还没生出儿子,老天都要愤怒了。您竟还不知悔改,不挑个贤惠女人做皇后,整天跟那个姓赵的卑贱女人打得火热,缠绵无度,还想扶正她。你不懂得羞耻,全国人民都替你脸红了…更牛的是结尾一句:汉朝政府都没一个人敢出来说话,我非常痛心,只好冒死出来进谏…
所谓谏大夫,平时工作就是找碴骂架,对象都是皇帝。当然,碴可以找,架可以骂,但要有分寸,要委婉。皇帝是拿来哄的,不是拿来骂的,这是基本道理。
多年以来,像刘辅这样开骂皇帝的,还是第一回。刘骜一想:刘辅如不是吃饱了撑着,肯定就是有幕后支持者!而支持他的人,除了王太后和政府中那帮不解风情的竖儒,还能有谁?想跟我斗是吧?那就来吧!曾经我一对五侯都不怕,何况现在一对一单打你刘辅?
一想到这,刘骜不由冷笑:刘辅你想出风头是吗?那朕就成全你好了!刘骜决定杀了刘辅,以一儆百,看其他人还敢不敢乱放屁!
正如刘骜所料,刘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自己要惩办刘辅的消息传出后,一帮人纷纷上书为其求情: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不要说他们是什么人,一看官衔就知道都是有来头的!他们众口一词地道“刘辅话是说重了,但没超出职权,要论罪也只能是小罪。以重刑来论小罪,不妥”
古往今来的诸多政治博弈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然而在刘骜看来,完美的博弈不是这样的!如杀掉宗室骨肉,刘骜还没混蛋到这个地步。这种事,汉成帝刘骜不想干!然而为能让赵飞燕顺利转正,如不重治刘辅,后面的变数就会更大。于是刘骜下令把刘辅关到监狱,然后又宣布免去刘辅死罪,罚他做三年苦工…
平衡和妥协才是王道!貌似糊涂,其实世界上只有刘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内心是多么的清醒…我都妥协了,老妈你也该松口了吧?可刘骜又错了!
淳于长屁颠屁颠的跑来告诉刘骜“情况仍不明朗。看来只有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了”刘骜一愣。难道王太后还不服?又楞一下,刘骜突然想到:仅凭淳于长那张嘴,根本不能降伏王太后!自己必须出狠招,打老妈一个措手不及!于是,刘骜想到了一个馊主意…
在王氏家族中,老二王曼(王莽之父)这家是最不幸的。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太后王政君得道后,王家所有的大姑大伯小姨小叔全都飞黄腾达了,偏偏就落下了王莽这只小鸡!
当然,这不能怪刘骜,更不能怪王太后。因刘骜已将舅舅们全都封侯了,王曼却偏偏因早死而错过了机会。于是封侯的全都上了天,没封侯的就在地上眼巴巴地看着天上流口水。
流口水还是轻的。那时根本就没人知道:当王莽跟自家的堂兄堂弟们在一起时,内心是多么的伤感。人家穿着光鲜亮丽,出门不是香车就是宝马,出入的都是高级娱乐场所。而他自己呢?不要说玩的,连吃穿都成问题。于是孤贫无助的王莽,被迫学会了节约勤俭的美德。为了弥补和族兄弟们的差距,他只有拼了老命的学习…
在冥冥之中,王莽也许听到了一个声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果然,这种强烈的感觉,被生活再一次的应验了。不久,王莽的长兄王永竟也死了。于是照顾母亲、嫂子及侄子,都落在了王莽一个人的肩膀上!
磨难的生活,并没打败王莽!相反,贫困无助的生活,让王莽仿佛找到了做人的自信。于是他待人处世、结交朋友,尽量都保持一种平和心态及不卑不亢的姿势。
生活告诉我们:仅有自信是不够的。自信就像是鸟的翅膀,鸟儿要飞得更高更远,必须有助力!在困顿的生活中,王莽同时和另一个人,都找到了助力。
另外那个人,就是王莽姑姑的儿子、勉强能算自己表哥的淳于长。那时侯,淳于长的日子也特别苦闷,他也想过腐败的生活,可惜没那个实力。于是百般无奈之下,两人都只好投靠大司马王凤!
当时,王凤正病卧床上。淳于长是很会投机的,为搏得王凤最后的一丝感动,他每天早晚都要扶着王凤下床,散步聊天。可不久,淳于长便发现:真正作秀的高手还不是自己!淳于长只是晨晚陪伴,王莽却几乎是全天侯的侍候王凤。亲自尝药,忙里忙外,乱首垢面,连续几个月都衣不解带。
终于王凤在弥留之际,特别叮嘱王太后及汉成帝:一定要用点实际行动,感谢淳于长和王莽的事奉之心…
果然,王凤死后,淳于长和王莽都被封了官。王莽先被拜为黄门郎,后迁射声校尉。这人生的第一步,就这样迈出去了!
如想制造一个作家,只要给他一段不幸的童年就够了。这是国外某著名作家的著名论断。童年,是人生成长的一过历程,往往影响着性格及命运的发展。而王莽不幸的童年记忆,便是比别人低若干等的阴影!这让他长大后,迷恋的不是金钱,而是名誉。
王莽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挤进这个充满诱惑、阶级相当封闭的世界里,拥有一席之地,他必须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名片。而这名片上最重要的一个头像就是——侯爵!
在汉朝,无论你当多大的官,都不如一个侯爵给心理带来的满足感强烈。想当年李广奋斗一生,侯爵就在他眼前晃来晃去,可就是抓不着。最后落下终身遗憾…侯爵食邑多少,无关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这个名。只要有了侯爵那玩意儿,就说明你做人上了档次。出来混,档次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王莽必须抢在淳于长之前,完成封侯之梦!
想封侯是吧?没战功没关系,只要你想要,我都可以给你!说这话的人,是王莽的五叔王商。王商上书汉成帝刘骜:愿从自己的食邑里割出一块,请皇帝封我侄子王莽为侯吧…
自汉朝开国以来,像王商这样主动分户邑给别人的,还是第一次。所以对刘骜来说,这是个新问题。由于是新问题,他就得好好考虑考虑。
当刘骜还在犹豫不决之中时,有一帮名士就出来替王莽说话了:戴崇、金涉、陈汤…他们异口同声地道“看在死去的王曼份上、看在王莽厚道的份上,就封他为侯吧”他们就差一句话没说出口了:王莽的户邑反正又不是从皇家身上割的,不损人不利已,顺便做个人情,不挺好吗?这个道理不说,刘骜也是懂的…
5月6日,刘骜正式下诏:封王莽为新都侯,食邑1500户。授官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好了,名片终于打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