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柳青之所以那么杰出,靠的就是一本《鲁班书》。
有些人就会有这样的想法——我要有那本书,我也能那么厉害。
但是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靖西侯府也不是什么书香门第,就一个将门出身的,是怎么弄来这么优秀的书的?
完全没道理呀!
知砚也怀疑过这件事情。
只不过话既然是从柳青嘴里说出来的,提出质疑就是不相信柳青,他可不敢做那种得罪主人的事情。
现在庆熙皇帝这么一说,知砚觉得这就是事实的真相。
那么优秀的书,就应该只有大内才有。
只是他不怎么明白,既然是皇帝让驸马做那样的事情,驸马为什么还要偷偷摸摸的做?
庆熙皇帝也知道他的疑惑,主动的解释:
“你不要看朕是九五之尊,但权力被那些文官武将们架得差不多空了,做什么事情都受掣肘。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只能重新培养力量。”
“朕给驸马《鲁班书》,让驸马去主管回马岭矿场,让他去训练民团,存的就是这个意思。”
“《鲁班书》上面所载的火枪,对提升民团的战斗力极其重要,所以必须要制造出来。”
“可是这件事情不能让那些文官知道,也不能让那些武将知道,只能在矿场秘密的进行。”
“驸马在的时候,朕只信任驸马。驸马不在了,朕就只能信任你了。”
“只要做好这件事情,以后我们一起改天换地,你的富贵荣耀都不在话下。”
“现在,朕要你回答,你当得起这份信任吗?”
这一番话说得知砚瞠目结舌。
这里面蕴含的意思就一个——皇帝想要造反!
皇帝本来是天下之主,竟然要造反,这话说出来挺可笑的。
但是根据他所描述的情况,跟造反也没多大差别了。
不过知砚对朝廷权力斗争也不是一无所知,知道庆熙皇帝并没有说谎。
皇权确实被限制住了。
不管是文官集团还是武将集团,甚至是勋贵集团,各有各的利益,都只会争取自己的利益。
皇权虽然还是最大的,不过并不是无限制的。
皇帝有想法,想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那也能够理解。
只是,要偷偷摸摸的重新培养一支军事力量,改变这个天下的格局,这个目标还是让知砚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面对庆熙皇帝的问话,他没有马上作答。
犹豫了一会儿,突然跪倒在地,说道:
“皇上,臣民愿意为皇上赴汤蹈火做任何事情,但请皇上答应臣民一件事。”
庆熙皇帝看着他:“什么事,你说。”
“为臣父洗清冤屈!”知砚说道。
庆熙皇帝一愣:“你父亲是谁?有什么冤屈?”
知砚顿首于地,道:“臣父乃前监察御史苏青,五年前有边将出首,云幽州定远大将军曾祥贪墨军饷,定远军中,空饷数几达十万。当时朝廷派臣父巡察此事,结果臣父去幽州之后,被定远大将军陷害,说是向幽州各县索贿,上奏朝廷,免了他的监察御史之位,将他打入天牢,大肆折磨,未及受审,竟冤死于狱中!”
说道最后,涕泪俱下,俯首大哭:
“请皇上一定要给臣父洗清冤屈!”
庆熙皇帝翻寻记忆,找到了关于这件事情的记忆。
大虞北境有三大边军来防备狄族,分别为防备黑水狄的定远军,防备北原狄的镇远军,防备西海狄的抚远军。
这三支边军,每一支都由一个从一品的大将军来统领,可以说得上是最高的武将了。
在那上面就只有正一品的大元帅。
可是大元帅这一个职位只是临时职位,除非发生国战,不然都不会设立这样的职位。
大虞立国之后,也就设立过两次元帅府,都是和狄族的全面战争。
战争结束,元帅府也会撤销。
那种情况下,从一品的武将就是最高职位了。
定远军拥兵十五万,总部就在幽州。
幽州和镇远军所在的朔州、抚远军所在的金州并称为三大军州,那里的地方官虽然是由朝廷任命,可是当官的人选都是大将军府提名的。
收来的税赋都直接上交给大将军府,抵扣朝廷应付的军饷。
一州之地的税赋当然不足以支撑一支十几万人的军队军饷,朝廷还是要从各地运送军粮军饷过去支应,而且数额巨大。
五年前,一个定远军的边将受了定远军大将军曾祥的羞辱,连夜跑到京城出首,说曾祥贪墨军饷,领着十五万大军的军饷,可实际上定远军只有五万多士兵。
也就是说,定远军吃空饷的名额达到了近十万。
那个边将的控诉震惊朝野,于是就派出了素有清廉之名的监察御史苏青过去巡察此事,还给了他尚方宝剑。
可是苏青过去没几个月,就有幽州地方官员向朝廷控诉他公然索贿地方,弄得民不聊生。
于是朝廷又暂停了苏青监察御史的职位,另外派大臣去调查此事,命令苏青就地等待调查。
这一次派过去的大臣回报,定远军没有吃空饷的事情,苏青索贿属实。
朝廷震怒,传旨免了苏青的官,将他缉拿回京。
回京之后,没过几天,就报苏青畏罪自杀,死于天牢。
此事还有一些后续。
一个是有几个苏青的同年(同一年考中进士)为苏青喊冤,说他素来清廉,绝无可能在地方公然索贿,定是奸人所害,要求朝廷还他清白,同时要求朝廷继续派人去定远军查吃空饷的事情。
另外一个是,当年冬天,定远军上报军情,黑水狄突然犯边,和定远军在边境大战一场,定远军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死伤惨重,有近十万将士阵亡。
这个军情一报上来,朝廷关于复查定远军吃空饷的讨论就停止了。
人家都报死了近十万将士,还怎么查吃空饷的事?
朝廷的人无法知道到底有没有发生过那一场战争,但是都能够猜得到,所谓的空饷,肯定在这一场战争中抹掉了。
这件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
苏青死了是不可逆转的事情,为了朝廷的颜面,给他的定论就是畏罪自杀。
苏青的家人没有受到太大的牵连,不过也从官宦之家成为了罪臣之家。
没想到,知砚这个书童就是当年监察御史之子,背负着深仇大恨。
难怪小小年纪便有那样的学问,又没有去参加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