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三十万人口大迁移计划
一个月后,天已入秋,北方的炙烤不再流连大地。
天子龙撵也从热河行宫返回京师。
而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分布于河南、山西、北直隶的旱灾牵动着天子的心。
这片古老苍茫的大地从来就没少过自然灾害,在朱厚照的记忆中,黄河平均三年就要为害一次,而中小区域的旱灾、水灾更是年年不缺。
除此之外,淮河下游流域地势平坦,水位一涨便无所阻隔。
实际上,黄淮地区优越的农业条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当地农民仅依靠人力挖出的一条苏北灌溉总渠后才获得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祥和虽然令人神往,但农业劳作的辛苦,和看天吃饭的不稳定使他实在不宜作为唯一的生产方式。
乾清宫里人来人往,所有人都加快着脚步,已然说明此时的情况有些紧急。
为了做好救灾,
皇帝在接获奏报后两日,便责成内阁立即选派临时工作组分赴三省各地。
同时派出钦差大臣,要他们在各省坐镇指挥,全力帮助受灾的百姓度过难关。
同时户部拨出三百万两银子,从临近省份购入粮食。
他这二十年,再加上他爹弘治皇帝这二十年,可以说天下是非常安稳的,一直都没有非常耗损民力的行为。
因而中原地区人口稠密,各县上报的户数都在不断增长。
按他自己预估,大明朝如今的人口绝对超过七千万,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超级国家了。不仅如此,因为红薯这样的高产作物引入,
人头税的取消。
估计很快就会有一亿人口。
然而因为有安土重迁的思想存在,老百姓根本不愿意离家远行。
哪怕是河套、四川这样的地方适宜耕种,条件优厚,但只要是原本日子能过下去的人,基本都不会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离开家乡。
历史上的人口迁移都是在动乱年代产生的,从来没有日子好好的,忽然出现人口大面积转移。
这就使得朱厚照不得不将心思放在那些灾民身上。
因而当旱灾来临时,除了救灾应急预案启动,另外一项配套的移民预案也启动了。
考虑到这次旱灾规模遍布三省,范围广大,而他又得了一笔张璁追回来的走私银,可以说是意外之财。
反正国库、内帑并不缺银子。
这些破金属放着有啥用,还是把它利用起来。
所以回京之后,朱厚照除了救灾,还向大臣提出了一个野心勃勃的移民任务。
“三十万!”
皇帝对着内阁三人比划出这个数字,“中原人口稠密,而土地并不会增长。与此同时,新征服的广大区域,却因为人力不足而花大代价从闽、粤两地吸引百姓,效果还不好。现在不能任由这个局面下去了。”
这个数字很巨大。
不要说三十万灾民了,就是三十万令行禁止的军队要进行远距离的通行,那代价都是巨大的。
好在现在大明造船业发达。
从宁波舟山港到青岛港,从松江港到南京港,现在是每时每刻都帆船林立,不见尽头。
有赖于京杭大运河,从北方到南方,乘船也非常方便。
所以运输路线倒不难定,只要把中原地区的人进行集中装船,先内河运输,再海洋运输,三四个月的时间也就到了。
但这些船只,并不都属于朝廷。
朝廷要临时造出够运三十万人的船只,那也相当费劲。
张璁说:“如此巨大的人口,仅靠朝廷征调船只是绝对不够的,必须要发动民间的力量。微臣倒是记得,正德二年,鞑靼小王子入寇京师。
当时,为了保证京通仓的粮食安全,兵部以‘有偿运粮’的方式动员了数十万百姓肩挑手扛,两日一夜便将几百万石的粮食运进了京师。
若是能学习这种模式,朝廷不仅省却了很多组织人手的成本,便是效果也是显而易见。”
朱厚照思考着这个办法,
灾民因为生活所迫,所以就算不给银子,只要保证他们的口粮,以吃饱肚子作为条件,也能够让不少人同意登船南下。
台、吕两地的官府可以依据船只所送达的人数支付酬劳。
但这不就是官方的人口贩卖么?
“陛下,微臣以为不妥,运粮和运人不同。粮食不会讲话,可人会。若是朝廷定下运人即可获得银子的规矩,那想必会有许多人铤而走险、甚至抢夺人口,强行装船运输。这样一来,便是人间惨剧了。”顾人仪反驳的说。
他倒是和朱厚照想到一起去了。
张璁仍然没有放弃,“顾阁老有此顾虑乃是人之常情,不过活人不能叫尿憋死。咱们自然也可以想些办法来禁止这种行为。”
“却不知张阁老有何良策?”
“顾阁老不是说人会讲话?便从运的人说起。朝廷可规定,台、吕两地的官府要核验朝廷下发的凭证,并要被移民的百姓自己签署同意入台、入吕的证明。过了这两道关,才接收人口、付给银两,少一个都不行。这一关便能挡住大部分的人贩子。
另外,朝廷可定下重罚之罪,震慑那些想要犯法之人。如此又可劝退一部分。”
朱厚照问:“还有么?”
张璁微微一滞,主要是很突然,这么短的时间他也没有万全的办法,只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陛下可再宽限一两日,叫臣等细细琢磨,必然会有更好的法子。”
“难为你了。”朱厚照心一狠,点头答应了下来。
他知道,在这种方式之下,一定会发生妻离子散这样的家庭悲剧。
但治国又不是搞小清新爱情片儿,
只要把这种悲剧发生的比例压缩在一定范围之内,从整体上看这就是划算的。
毕竟依赖正常的人口增长,至少十年后台湾和吕宋的人口才会有明显的增多。
可台湾西部和吕宋的中央平原都是可以承载几百万人口的地区。
好了,
一边是中原人挤人,另外一边又是大片的荒田因为人手不足而无法开垦。
实在浪费。
更不要提移民实边这也是一个关乎到国防的重大战略。
一个月前,载垨的海岛网络防守战略给了他这样的启发,南洋海岛是一定要掌握在手中的。
而除了依靠强大的海军,其实还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依靠压倒性的人口优势。
即便有一天大明散了,那后面兴起的时代英雄也要想办法把海岛重新纳入自己的统治区域,毕竟那里都是汉人汉民,民族情感割裂不开。
且在现实利益摆在眼前,那自然是要想尽办法拿回来。
再有,大航海时代,西方商业民族为了发财是一波一波的探索新的区域,
但东方农业民族缺少这样的原始动力。
台、吕两地都是农业种植地,所以现在看起来抢占这些地方还有站得住脚的理由,可再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此一来,朱厚照打下的疆域就是再大,人不够,总归是个问题。
就是你守不住。
所以他需要用这种人为的办法来进行补充。
理由充分,操作可行,朱厚照就把话说明了,“张阁老,两日后你要拿出更细致的办法出来。不过这件事也可以定下来了,从现在开始,未来的两年内,大陆区域要向台湾输送人口十万,向吕宋输送人口二十万!至于台、吕两地耗费的银两,让两地总督府报个数字上来,由朝廷统一给予拨付!”
人口分布不平衡,
这是现在大明面对的一个很重大的问题。
“是,臣等遵旨。”
张璁、顾人仪、王廷相三人一道走出乾清宫。
不管张璁被怎么弹劾,但他毕竟是首辅。
而且官银走私一案他不仅平稳度过,现在圣宠似乎也没减弱多少。
“张阁老。”
顾人仪多走两步追了上去。
张璁转身,“义山有事?”
顾人仪拱手,“阁老准备如何做?需知这道旨意下去,一个不慎便会引起民间极大的怨愤。”
“我正要去医馆,义山陪我一起吧。路上说。”
“医馆?”
张璁皱眉说:“愿意这样远离故土的,大部分都是灾民。他们的身体条件大多不好,长距离的海上运输要为他们备好足够的药品。”
顾人仪已经很了解他了,心道他果然已经在想具体的办法了。
这就是天子喜欢他的原有所在。
抽回心思,他说道:“可阁老刚刚不是说运用民间力量吗?”
“是啊,但朝廷也可以规定进行这种运输业务的船只必须要配有哪几种药物……”
两人讨论的声音越来越远。
而回到朱厚照这里,他其实也是收到了朱凤正式下令清剿的奏报,所以知道吕宋大事可定,大陆则要开始做些准备。
至于吕宋国王苏莱曼二世,已经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他虽然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到了一个新地方就把人家的原住民全部杀了,但是吕宋岛的汉化势在必行。
语言、文字、货币、官制……全部按照大明的习惯来。
至于土著和大明人,那就是长期融合了。
只要说汉话、写汉字,守汉礼,那就是咱自己人。就算后世,有的民族也和传统汉人相貌有所差别,那又如何?
现在看来,包括殖民思想在内各种条件的准备都已逐渐成熟,仿佛是爆发的前夜。
所以,是该梳理军制,逐渐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