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经过江离的最终拍板决定,《乐神传说》第一章正式在《静夜思?文艺报》上发表,开始连载,第一章用非常细腻生动栩栩如生的趣÷阁触描述故事发生背景和场景,乐神所住天国和神殿的美丽神圣以及他和众天使之间和谐美满的生活让人无限向往,出场人物名字只在真实姓名的基础上略作变动,包括乐神阿离,又称阿离神,大天使娜拉、雨桐、诗诗和晨,小天使涟漪、小芸、梦妍和晓菲。
第一章还没有进入正题,但一经发表已经引发极大轰动和争议,喜欢江离娜拉等人的人拍案叫绝,拍手赞成,但也有不少人措辞异常激烈,直斥江离无耻,竟然用这种自我意淫的方式给自己戴高帽子,这么点音乐成就就妄自称乐神,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敢如此说。
江离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他很是无奈,不就是一部小说至于这么激动吗?难道小说中写他是乐神就真的是乐神了?他本来其实也就抱着玩玩的心思,被这么一刺激,态度反而越发坚定起来,我就是要写怎么着?他干脆对外界的批评非议一概置若罔闻。
但置若罔闻并非不管不顾,这次的反对浪潮声势巨大,他必须做出某种回应,这时候他就听到了一种说法,说他自从恩宁钢琴大赛回来一直骄傲浮躁,已经根本无法静下来创作古典音乐,《超级技巧练习曲》就是他的巅峰,在这个世界上,古典音乐的地位一向比流行音乐高,所以才有此言。
于是这次江离便决定选择古典音乐为切入点,他通过在音乐网的个人主页发布公告,表示接下来他将再次发表钢琴练习曲。
这个消息无疑又一次引发轰动,特别是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简直就像是为了专门打某些人的脸准备的,因为《超级技巧练习曲》而喜爱上江离的古典音乐迷不禁充满期待,不知道江离这次又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惊喜,但有古典音乐界比较重要的人士同样也是这次反对浪潮的带头人之一却毫不留情地道:“这不过是江离分散注意力的障眼法罢了,大家不要被他欺骗了,你看他没有点出具体时间就是给自己预留后路,以后好无限期拖后,就算真的有发表,也可能只有一两首,而且质量一般,远达不到《超级技巧练习曲》的程度,糊弄大家而已。”
这位人物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这番话让一些反对江离的人喝彩连连,弹冠相庆,但好景不长,就在第二天,江离便在音乐网古典音乐专区发表了第一首钢琴练习曲,《C大调练习曲》。
这首钢琴练习曲的作者是肖邦,提到肖邦,在原世界可谓家喻户晓,他全名弗里德里克?肖邦,是原世界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肖邦从小便表现了惊人的音乐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七岁就创作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足二十岁已成名,他是原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被誉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和这个世界恩宁钢琴大赛地位相当的原世界国际钢琴大赛便以他的名字命名,肖邦国际钢琴大赛,诸如李云迪、傅聪等原世界华夏知名钢琴演奏家便是从获得这个大赛的奖项开始出名。
肖邦的钢琴练习曲自然不容忽视,在原世界古典音乐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巴赫的前奏曲是古典派钢琴技术的一部法典,那么肖邦练习曲和李斯特练习曲就共同组成了浪漫派钢琴技术的法典,肖邦练习曲将技术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在一起,将钢琴练习曲从表面堂皇的技术性乐曲变成真正的乐曲,从此,钢琴练习曲正式进入音乐会演奏名单中。
肖邦是音乐会练习曲的创始人,而李斯特则将音乐会练习曲发展到极尽演绎之能事的巅峰,这两人共同在原世界古典音乐史上谱写了属于练习曲的辉煌篇章,当然,除此之外,德彪西等人也对练习曲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肖邦一生一共创作了二十七首练习曲,其中前二十四首练习曲分为两个练习曲集,分别是作品第10号和作品第25号,另有三首未编号的练习曲在他死后才得以面世,又称《三首新练习曲》。
江离首先发表的这首《C大调练习曲》是肖邦作品第10号的第一首,明显受到巴赫的影响,表现在音型上就是分解三和弦和七和弦,它的音调明朗,和声严谨,情绪庄重,近乎于“圣咏”,所以有人开玩笑称它为“逃跑的众赞歌”。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第10号是献给李斯特的一部钢琴练习曲集,李斯特其实对肖邦有知遇之恩,两人虽都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钢琴家,但李斯特闻名天下的时间却比肖邦还要早,当初肖邦才到巴黎时,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大家所熟知的都是大名鼎鼎的钢琴家李斯特,一个不太出名的外国钢琴家是很难在巴黎大歌剧院演出进而得到认可的,但李斯特非常欣赏肖邦的才华,想将肖邦介绍给巴黎的观众,于是便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当晚,李斯特举行公演,这次他熄灭了演奏厅所有的灯光,会场一片黑暗,只有优美动听的钢琴声传出,大家听得如痴如醉,就连门外的行人和马车夫都被音乐吸引住了。
等到音乐戛然而止的时候,大厅内豁然亮起,众人却发现站在台上谢幕的并非李斯特,而是一个陌生的青年,不禁讶然,这时候就见李斯特上台拉起肖邦的手,郑重介绍道:“这就是我们当代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弗里德里克?肖邦!”
顿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原来,李斯特趁着会场灯光熄灭之际,悄悄将肖邦换到了钢琴座位上,通过这种方法他让人们领略到了肖邦精湛的钢琴水平,从此,肖邦一鸣惊人,声名鹊起。
这个故事至今仍被传为佳话,也折射出了真正的钢琴家身上的高贵品格,而不是像这个世界的某些人一样,抓住一点机会就忍不住冷嘲热讽,居高临下地批评指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