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大家住在泊东饭店,四个人哪里也没去,坐在江大明房间里聊天,不自觉的聊到落地车床的事。
江大明看似随意地说:“学习考察算基本结束了,明天咱们回去就要真刀实枪干了。大家有什么想法,讲一讲,集思广益”。
吕枫平时不吭不响,学习考察看得倒是挺认真的。他说:“这次出来考察,影响很深,收获很大。特别是今天看了化机厂,算是开了眼界,我想,如果我们厂能进一台C6025型数控落地车床,最大可以加工2、5米的直径,那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窦道夫斜躺在沙发上:“那你不是多讲的,没有国家的采购计划,有钱你也买不到;如果买得到,还要我们来搞什么土车床”?他悠闲地抽着香烟,猛吸了一下,随即口中轻轻地吐出了一串串袅枭上升呈宝塔状的烟圈儿,它逐渐向上旋转,一触到天花板上,霎时化作一团淡淡的烟雾,四散开来。
郭同川说:“我看县里那几家企业搞的土设备也很经济实用,而且……”
郭同川的话还没讲完,窦道夫就毫不客气地打断他的话:“亏你讲得出来,我们地区一级的国营企业还搞这么低级的东西,把脸都丢尽了”。
郭同川被他这么一抢白,一下噎住了。他白了窦道夫一眼,没有吭声。
吕枫也不同意郭同川的意见:“搞县里那一套我也不太赞成,用角铁作机床导轨,简是简单,但加工质量肯定保证不了,骑码稳定性不行”。
实际上,江大明对如何搞落地车床,心里其实早就有数了。这次出来名曰学习考察,内心是想找个由头让兄弟们出来玩几天,大家心情舒畅,工作的积极性当会更加高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
江大明见大家都发表了意见,慢条斯理地说:“我综合一下大家的意见。咱们回去就搞个不洋不土的东西,不但要能够加工零件,最重要的是还要能够保证加工质量,这才达到了我们这次出来学习的目的”。
大家都频频点头。江大明继续说道:“回去以后,我一个人负责图纸方面的设计,也就是说,设计方面的事,你们都不要管,这跟你们没有任何关系”。
说到这里,他有意停了一下,眼睛逐个扫描了大家一眼,加重语气说道:“图纸出来后,不管涉及到哪个人的事,你们都要各负其责,独自完成,绝不能推诿扯皮”。
大家都点头称是,说没问题,应该的。
江大明把设计重点放在自动走刀机构和定位锁紧装置上,变速器只设计了两档转速,床身及导轨采用整体铸造,确保机床的稳定性。
一星期后,设计草图拿出来了,给项目组几个人看了看,大家提不出什么意见。厂里组织了各专业的技术员和有关工种的老师傅进行审查。总的认为,方案切实可行,可以进行正式设计。
江大明心里已经做好了一个月之内拿出图纸的要求。为了节省时间,方便工作,他买了一个铁架子拆叠床,干脆把被褥也搬到配电房来了。这样除了一天三顿饭,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在配电房的绘图桌上度过。
配电房座落在生产区西边,靠近围墙。围墙外就是龙华山,弯腰驼背总也长不大的马尾松下竟是一片乱葬岗,夏日黄昏抄近路过乱葬岗时,一团团“鬼火”时隐时现,若高若低,明明看到一团火在空中飘忽不定,猛然落在地上燃烧,走近时却不见灰烬。走过几次,女同志再也不敢抄近路了,胆小的男同志一个人也是忘而怯步。
夜幕降临,白天机器的轰鸣声戛然而止。
整个生产区现在沉静在一片黑暗之中,围墙外田野里传来的那些若有若无的虫子的啁啾声,高一声低一声的蛙鸣,恍如那荡人心魄的天簌之音。
深夜,万簌俱寂。只有配电房还透出些微亮光,一个忙碌的身影正在绘图桌的台灯下比划。
日复一日,白天,江大明还要处理车间的一些具体工作,晚上夜深人静,是静下心来设计的最佳时机。
他抬腕一看手表,已是凌晨两点多了,他没有一丝困意,只是眼睛发涩有点胀胀的感觉。他从图桌上直起身,伸展了一下四肢;往窗外一看,四周漆黑一团,北风猛烈地抽打着墙外歪脖斜身的松树林,发出一阵紧似一阵的疹人呼啸声。
江大明心里不由得一阵发紧,他赶紧回到绘图桌旁,心绪迅速回归到紧张的设计之中,忘却了房外的黑暗、乱葬岗的恐惧和使人胆寒的阵阵风啸声。
风渐渐停了,此时田野里的蛙鸣声此起彼伏,就像青蛙美声竟赛一般。
天空慢慢地现出了鱼肚白,江大明揉了揉发涩的眼睛,知道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设计图纸全部拿出来了。按照设计规程,机械部分由边工审核,铸造部分由叶工审核;程序走完后,这边晒图那边就由生产组下计划直接交车间加工。
项目组的几位兄弟也很争气。车身导轨是落地车床的主要部件,在生产铸件时,郭同川亲自造型,一次浇注成功。
从开始接受任务,前后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落地车床终于顺利完成了从考察、设计、加工和安装调试阶段,很快正式地投入了生产加工,它不仅满足了本厂的生产所需,而且承搅了全区其它企业大部分大直径产品的加工业务。
年底,厂里进行机构改革,和大多数单位一样,组改成了科,生产技术组分设,事先也没谁透露一点信息,江大明就稀里糊涂地当上了厂技术科主持工作的副科长。
江大明也很纳闷,不是说当官要有靠山吗?不是说要请客送礼吗?不是说还要会吹牛拍马吗?自已什么都没做,怎么好事就落到了自已头上呢?转而一想,还是自已命好,碰到了贵人,遇到了伯乐,还有人缘颇好的兄弟姐妹。
在改革开放初期,化肥供需严重失衡。省轻工厅下达厂里一项新产品“化肥压粒机”的试制任务,就是把粉状的化肥压成颗粒,目的是为了防止碳酸氢铵挥发,以延长化肥在土壤中的吸收作用,增加肥力。
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毫无疑问地落在了技术科。
江大明领衔担当了试制小组组长,边逢安当副组长。这位德高忘重的老前辈对江大明主持技术科工作没表现出丝毫不满,他一如既往无怨无悔地支持江大明的工作,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工作的敬业精神、不计较名利得失的博大胸怀,这使江大明从内心更加尊敬这位一心扑在技术上的宽厚长者。
接受试制任务后,江大明和边工带领试制小组的同志,加班加点,有时连续几天几夜的连续攻关,大概也是半年多的时间,试制出了两台样机。化肥压力机送到宁安县化肥厂现场试用,效果达到了图纸设计的要求。
年底“化肥压粒机”参加了全省工业新产品博览会,获得全省优秀新产品奖;之后通过科委这个渠道申报,又获省科委颁发的科技成果二等奖。